赵浥馨
数字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十四五”时期,郑州如何科学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稳步提升数字经济质量,持续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环境,全面释放数字经济在产业转型中的强大牵引力和推动力,是郑州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升级的题中之意。
一、提升数字治理能力,优化数字化转型环境
当前,郑州处在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郑州应紧抓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窗口期,以“十四五”规划为指导,全面提升数字治理能力,为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谋篇布局,营造良好的数字生态环境。
1. 树立数字化理念,科学规划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首先,发挥枢纽功能,政府搭台,技术架桥。打造上、下游一体的全产业数字化资源服务平台,实现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所需的技术、资金、人员等要素资源的“一站式”服务。其次,利用数据资源,科学决策,精准施策,制定数字化转型配套优惠和数字金融、数字税收等服务、监管制度,提升传统产业转型的数字化赋能深度。再次,以“数据”为媒,建立政府、科研院所、数字企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间的长效沟通机制,缩短科技成果转化周期,打通传统企业数字化之路。以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重塑传统优势产业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推动郑州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
2. 筑牢数字安全屏障,确保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高效可控。数字安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这势必要求政府、企业等主体,提升政治站位,强化数字安全意识。应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权责明晰的数字要素确权体系和未雨绸缪的互联网安全防御体系,为传统产业在大数据采集应用、信息共享、技术分享过程中涉及的产权和信息保护,提供技术和政策保障。有效降低数字要素的隐蔽性和不可控性,明确传统企业核心技术数字化过程中的权责红线,为搭建高效安全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扫清障碍。
3. 警惕结构性失业风险,保证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平稳进行。应高度重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伴生风险。持续扩大引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高端人才,出台传统产业职工转型转岗和技术培训的配套政策和专项资金。联合企业加强职业内职工培训,提升工人的数字技术应用水平,鼓励产业工人实现原地转岗升级。同时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妥善安置结构性失业人员的安置和再培训工作。
二、激发数据要素活力,实现产业智能化重组
1.发挥数据要素动能,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实现柔性化生产和轻量化管理。郑州要充分利用数据要素的多元化、渗透性、共享性特征,助力传统产业升级为“智慧工厂”。利用大数据平台、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搭建“市场—设计—生产”的智能决策—生产体系,实现产品生产的快速反应,满足飞速迭代的市场差异化需要。同时,应将独立、分散的设备在产业间进行数字化模块重组,优化产业间资源配置,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产业链高效协同的智能化生产,并推动垂直型组织架构向扁平化转型,降低管理成本,减少决策失误,提高生产效率。
2. 数字赋能传统产业升级需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结合共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数据要素的快速流转和迭代,推动传统产业“信息破壁”,摆脱“固步自封”的发展困局,实现前端后端、线上线下、企业内外、部门市场的高效衔接,实现高质量“五链耦合”。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探索企业、政府、社会的协同合作模式,完善传统产业数字化监管体系,避免资源浪费,避免出现数字基建与数字应用“两张皮”的问题。数字化转型应从“小”到“大”,由“内”至“外”,注重生产线、生产车间的终端智能化应用升级,提升数字技术在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作用,锻造传统优势产业的数字资源应用能力,为实现产业间智能化耦合协同打牢基础。
三、加强辐射引领,建设高水平示范园区
数字赋能的关键在于重点领域的数字技术研发和应用成果转化。通过数字化升级精品项目,打造高水平数字化示范园区,有助于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
1. 加强园区联动,提升园区孵化能力。郑州目前有中原数字经济产业园、鲲鹏软件小镇等31个数字产业园在建,传统优势产业领域有哈工大机器人(郑州)智能装备科技园、郑州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上经开区、高新区、航空港区三大国家综合开发区和下辖5市1县传统优势产业园区,全市范围内已形成“点—线—面”结合的产业园区布局。为避免形成“园区孤岛”,造成资源浪费,一方面政府应统筹规划各园区功能,通过数字平台协调资源任务,使园区建设有重点、有特色、有项目,加速园区间的信息要素流动,推动园区间的研发合作,扩大产业集群的辐射范围。另一方面,建立产业数字化示范园区,培育数字转型孵化企业,针对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痛点进行技术攻坚,形成可行的、可复制的、成熟的数字化转型模式,助力郑州传统优势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
2. 鼓励传统龙头企业进行持续性数字化升级。传统优势产业中的“佼佼者”,如河南能源、郑煤机等大型国有企业拥有相对完整的“五链”体系,具有行业级的工业互联网和相对完整的数字生态体系,有能力打造多样化的数字应用模块和“全链路”数字应用场景。应以龙头企业为旗舰,向全市传统优势企业推广数字化应用场景,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升级成本和数字技术应用盲区,有助于实现全市传统优势产业整体的除旧布新和结构性升级。
四、催生创新动力,完善数字化创新机制
创新是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动力源泉。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是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
1. 开放式创新模式。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共享交互平台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开放式创新模式。联合科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针对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创新专项研究。通过海量数据、信息分析,实现产业内外部资源的全面整合,优势互补、协同攻关重点突破在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如数字化运维、高效的数据采集分析、企业智慧终端匹配、局部数字化“断链”等。
2. 创新容错机制。加强传统产业数字化创新扶持,提高企业“创新容错空间”。通过设立创新研发基金、转型保险基金、对口技术指导等保障措施,降低企业创新风险,提升创新积极性。让数据信息在企业间共享,能降低信息沟通成本、提升决策透明度、避免创新过程中重复性错误产生、缩短传统产业的创新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延长传统产业产品的生命周期。
3.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面对“数字人才”缺口,郑州应优化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内培外引”两条腿走路。根据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目标,加快数字技术领域高端技术人才和“互联网+传统优势产业”跨界人才的引进,特别是传统优势行业中的数字技术应用人才,夯实“人才引进”的软实力,完善“人才保留”机制,要让人才“进得来、稳得住、用得好”。同时,加强“校企合作”,针对急缺人才,进行订单式培养,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深化“产、学、研”三位一体运行机制,通过人才培养基地、产学研实践基地等方式,根据市场和企业用人需求培养专业人才。最后,学科教育与职业教育两手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科交叉,形成“短期-中期-长期”人才培养体系,为郑州数字经济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储备人才。
(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