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公司紧密结合企业发展,积极响应国家两化深度融合战略部署,坚持信息化与电力生产全过程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实现了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坚持信息化与公司管理全方位的深度融合,有力支撑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现了公司管理方式的转变。
信息化促进电网发展方式转变
2012年9月7日21时,一场暴雨突袭陕西安康,330千伏金柞线遭雷击跳闸。安康供电局送电工区线路班员工立即进入输变电监测系统的雷电查询模块,查询线路跳闸时的落雷情况、线路周边的雷电发布情况,根据保护测距、雷电流数据、定位数据,仅用30分钟就确定了雷击点镇安县东坪镇125号杆塔。
镇安县地处秦岭大山深处,东坪镇更是山高路远,在没有安装使用输变电监测系统之前,安康供电局送电工区线路班完成此类任务,必须根据保护区段进行查找,需投入20人、3辆车,需5~6小时才能赶到和发现故障点。截至2013年2月,陕西省电力公司变电类监测装置接入率94.9%,输电线路监测装置接入率91.1%,为电网应急抢险指挥及生产决策提供了参考。
这只是信息化建设促进国家电网公司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十一五”以来的信息化建设和持续推进的信息系统深化应用工作,公司建立了总部、省(市)电力公司两级一体化企业级信息平台,实现了总部、省(市)、地市县公司的三级应用,建成了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系统,已全面覆盖公司2200余家县级及以上单位,以及公司所有直属单位,实现信息系统纵向贯通、横向集成。
“信息化极大地促进了电网科学发展,拿电网生产管理来说,我们依托生产管理信息化,建成了"大检修"业务体系,实现检修专业化和运维一体化,强化生产管理与其他业务的协同。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为主线,以精益化管理为重点,构建统一、高效、集约的生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运检一体化的管理,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效益,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公司信息通信部综合处郝悍勇介绍说。
到2010年,公司智能电网总体水平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企业管理信息化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中央企业排头兵,总体上达到了两化融合在集成提升阶段的高级水平。
信息化促进公司发展方式转变
“公司信息系统每天的应用人数近70万人,每天通过信息系统产生10万多个财务凭证、1万多条物资出库记录,管理6000多个基建项目、近8000万条设备台账,处理工作票和操作票3万多张、营销工单200余万张,流转公文40多万份。”郝悍勇说,公司的信息系统已经覆盖到各个管理领域和业务环节,大幅提升了人财物等重要资源集约化管理水平,促进了公司“五大”体系核心业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公司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对电网工程建设服务类采购、电能表采购业务的系统支撑;完成24家直属单位系统实施及两家试点单位全流程业务应用。”国网物资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平台支持处处长孙伟毅在介绍公司电子商务平台时很是骄傲。
孙伟毅说,要提升物资管理水平,尤为需要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信息化支撑。自电子商务平台上线以来,集中规模招标采购累计采购金额12971亿元,节约资金1012亿元,在规范业务模式的同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信息化在提高公司的营销管理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上同样不可或缺。2月17日,安徽合肥供电公司市场和大客户服务部高压客户经理班班长王欣在网上营业厅收到一份报装申请,她立刻与申请人刘明亮取得了联系,受理了这项业务。
刘明亮是合肥市轨道交通2号线的施工负责人,这次报装的是该项目的基建用电工程,这也是他第二次使用网上营业厅办理报装业务了。
提起网上营业厅,尝过甜头的刘明亮滔滔不绝,还给我们算了一笔账。“这次报装我至少少跑了4个来回,节约了60%的时间,还省去了大量纸质资料的准备时间。这个网上营业厅真是太方便了。”他说。
公司通过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不断地发挥规模优势,集中监控和调配财务资金等核心资源,有效支撑了企业内部的集团化运作,实现了企业外部基层单位生产经营管理数据的及时获取,促进了集约化发展。公司信息化已深入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持续创新的管理模式,有力地提升了公司竞争力。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