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IDC发布了关于全球智慧城市的10大预测。其中一项预测显示: 2013年至少50%的智慧城市计划将在业务线或城市职能层面发起。很多学者认为城市职能包括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城市管理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事实如此,很多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是以数字城管作为落脚点,让城管部门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转变了政府部门工作职能,提高了工作效率。数字城管已经成为政府部门为老百姓打造宜居、和谐的智慧城市迈出的第一步。
以温州市城管局为例,应用了数字城管信息系统,3个月来共采集有效城管信息4.5万条,群众投诉率逐步下降,大大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效率与效果,并提高了城管部门的执法形象。现如今,温州更是将“数字城管”更名为“智慧城管”。“智慧城管”让温州市将城市粗放型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变多头管理为统一管理,让城管部门的职能向方便为民的“城市管家”转变。
预计“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有望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并带动20000亿元产业机会。作为智慧城市的先期工作,各级政府为数字城管所做的投入也将相当可观,这也会给该领域的技术服务提供商带来巨大的商机。
城市大了,管理难了
丢失的井盖、满街的小广告、游走的小摊贩、道路积水、乱倒垃圾……;不得不说,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成为困扰城市现代化的绊脚石。而城市管理与服务,好像一直就是地方政府与百姓都不买账的老大难问题。当然,作为城市管理者,城管来处理这一切种种问题是没错的,但问题处理得好与坏,却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形象。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城管的暴力执法屡屡曝光于各大媒体。城市弱势群体与城市管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立面。老百姓提起城管,第一印象就是“掀摊子、拆棚子、扣车子、收票子”……城管的作用正在被丑化。有时居民想反映个问题,不是找不到管事的人,就是找不到相关单位。即便是该问题得到领导“高度重视”,但碍于流程上的繁琐、各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问题的处理时间总是很漫长,公共服务根本做不到精细化管理、更谈不上效率。而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每年都在城管上“大把大把地烧钱”,可换来的依然是“谁都不满意”的效果。
其实,对于城管部门而言,很多时候也是有苦难言的。“即便给我增派一倍的工作人员,我们也做不到短时间内处理一个简单的问题,因为这里面的关系很复杂,流程很繁琐”一位城管负责人拿最普通的井盖丢失事件来向记者诉苦,据他介绍:“如果街上丢了一个井盖,首先是我们不能第一时间发觉,即便发现了这一情况,我们也不能马上解决,因为这一井盖可能是市政的、可能是电力的、也可能是水利的,我们要去查,去协调。所以综合这些因素,想要在短时间内补缺,根本不可能,更何况城市管理不单单是一个井盖的问题。”
“七八顶大盖帽管不了一个破草帽,这句话形容城市管理的困境在贴切不过。城管就像个筐,别的部门不管的,都往里面装,”这位城管局负责人抱怨说,“社会进步使城市结构日益复杂,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城管需要协调的部门太多,但是却缺乏整合的能力和相应的平台。”
城市大了,管理难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没有?经过几年的实践,已经陆续有一些城市通过信息化实践找到了缓解问题和矛盾的有效手段。
城市管理,信息化是关键
在专家看来,城市管理不是没有办法,而是需要通过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来整合管理资源,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整合化综合管理与监督。
2004年,我国第一个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的成功建立成为我国现代化、信息化城市管理的标志,同时也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关统计表明,北京东城区实施的“数字城管”系统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达到90%,而过去只有30%左右,任务派遣准确率达到98%,问题处理率为90.34%,平均处理时间为7.5小时,而过去要一周左右,案卷处置结案率为90.53%,平均每周处置问题390件左右(每年处置超过20000件),而过去为77件(每年只能处置4000件),现在处理问题件数是过去的5.4倍,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东城区建国门街道办事处书记高琦介绍说:“整个系统建立以后,我们的工作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被动突击为主动了解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005年,因“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在城市管理中取得的突出成效,得到了中央编办、国信办、国家科技部、住建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多位资深行业专家的高度评价,并被住建部命名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组织在全国城市推广。该项目负责人吴强华回忆:自从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成功实施以来,我国数字化城市建设进入起步期,而且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数字化城市管理手段现如今已经成为城市管理者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方式与方法之一。
据调查:目前,全国已有260余个地级市和40多个县级市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110多个数字城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应用领域涵盖国土、规划、城管、公安、应急、环保、卫生、房产、工商、水利、气象以及公众服务等30多个领域。
东城区数字城管指挥中心
据记者了解,当初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城管”系统的承建方-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已成长为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行业领军企业,近年来,该公司还参与编制了与我国数字城管系统建设与运行的全部9大标准的制定。
到目前为止,数字政通已经为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在内的全国200多个城市提供并实施了全面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解决方案,在网格化城市管理、网格化社会管理、综合执法管理、综合管网管理、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管理、市政管理和信访管理等城市管理领域拥有很多的客户案例。市场占有率超过50%。
数字城管点亮智慧城市
其实,数字政通眼中的数字城管应该能帮助政府全面地分忧解难,因此,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数字政通目前已经不仅仅为各地政府客户提供核心软件和系统平台,而且能提供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一站式运营外包服务,简而言之,政府只需要与数字政通签署合作协议,与城市管理监督相关的队伍组建、管理、培训、考核等各种工作都可以交由社会化公司来完成。这样以来,政府可以减少编制、降低人员管理成本和管理风险、减少项目运营成本,并且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使政府卸下包袱、规避一边监督一边执法的矛盾。同时真正让“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理念有了“落点”,这也符合国家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和要求。
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运营服务外包是接“地气”的,它解决最前沿的民生问题,据业内专家介绍:以前百姓遇到困难很难找到投诉的地方,现在想反映个问题,只需拿起电话拨打12319——“城管服务热线”。而且,更重要的是,主动管理已经蔚然成风,现在城市大街小巷经常有“数字城管监督员”的身影,城市管理的大部分问题都能做到及时发现、有效解决。
遇到小到路面井盖破损或丢失了、路灯不亮了、城市小广告、道路积水、乱倒垃圾,大到流动商贩、违章建筑、工地扰民等城市管理的顽疾,城管监督员只需拿出一台具有拍照、摄影、GPS定位功能、数据上报功能的“城管通”,将现场拍下,然后迅速将照片传回“数字城管”监督中心。然后,采集的信息会由监督中心受理、立案,由指挥中心根据区域派遣给相关责任单位。相关责任单位接到指挥中心的任务后,就会派人到现场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后,相关责任单位会把处理结果上报,并由监督中心再回传给监督员,由监督员进行最后的核查确认,并再次回复给监督中心结案。这样才算是了结了一桩“案子”。该专家还举例说:城管监督员还会对违章小贩等进行劝说,减少了“城管执法队员”与摊贩的摩擦,摊贩更容易接受,避免了矛盾的产生。
应用了数字城管监督运营服务外包的市场化管理模式后,不但在管理范围上比政府自主管理有提高,在上报案卷数量、有效案卷数量、人员按时核查率上都有相当大的提高。据记者调查:以数字政通的典型客户——温州市城管局为例,应用了数字城管监督运营服务外包业务后,3个月内温州的信息采集员每天上报信息2000多条,共上报有效信息4.5万条,系统上线 3个月以来,群众投诉率逐步下降,大大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效率与效果。现如今,温州更是将“数字城管”更名为“智慧城管”,这标志着温州城市管理向全方位便民的“城市管家”转变。此外,在成本上,温州市城管行政执法局有关负责人十分肯定地说,经过认真计算,城管监督服务外包对政府而言是笔稳赚不赔的买卖。“不仅降低行政成本,还借助‘数字城管’,将城市管理变粗放型管理为精细化管理,变多头管理为统一管理,是一种更有效的管理方式。”
事实上,市场化的管理方式已经成为潮流:记者在政府招标网站上获悉,2013年刚开始,数字政通已经接连在温州市、银川市、东营市、天津市等政府城管监督服务外包招标项目中中标,金额累计超过2000万,其中有的合同一签就是三年,将大大提升当地的城市管理运营水平。
最后,数字政通副总裁邱鲁闽先生告诉记者: “数字城市”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未来几年,随着技术的发展,在数字化城市管理方面,包括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地下污水监测、供暖、水质监测、三维全景监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的建立、突发事件预警等;以及社会服务管理方面,包括平安城市、社区医疗、治安管理、智慧社区、城乡规划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中国的IT企业仍然大有可为,数字政通也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帮助各级政府部门为老百姓打造更为宜居、和谐的智慧城市。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