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应用开发和无线通信网络的发展,近年来公众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2012年上半年,手机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至2012年底,手机网民总数达4.2亿,占网民总数的74.5%。而在众多的手机应用中,社交类和信息获取类应用成为主流,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的用户逐渐移动化,六成以上的微博用户使用手机访问微博。微信等手机即时通信应用的用户也迅速增长,成为最热手机应用。我国已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政府治理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台式和手提电脑相比,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价格较低,操作更为简易,无线通信网的覆盖率也高于有线宽带。因此,过去收入较低,所处位置偏远、受教育水平低和年龄偏大的人群也将接入互联网。“信息富人”与“信息穷人”间的数字鸿沟缩小,有利于“电子包容”的实现。政府将可通过移动互联网向更多人群,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电子化公共服务,与公众开展互动,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面。
智能手机和社会化媒体的普及也使政府开展“众包”,实现政民合作成为可能。“众包”模式中,市民与政府共同合作提供公共服务,市民成为政府的“合作者”。2010年,纽约市遭到特大暴风雪袭击,政府靠自身力量所采集到的道路雪情不够全面准确。纽约市长办公室临时建立网上平台,发动市民通过手机拍摄门前的道路铲雪情况,帮助政府及时掌握道路雪情并调度铲雪工作,使市民手机成为政府的“耳目”,实现政民合作的新模式。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时代也对政府治理构成了新挑战。手机上网的普及使用户可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发表评论和联络互动,公众的生活、工作和社交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公众已从被动的信息“阅读者”,成为信息的“产销者”。社会信息的传播方式也从集中、一元、封闭、垂直、单向的金字塔模式转为去中心化、多元、开放、扁平化、双向的网络式结构。传统的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和政策制定模式亟须进行调整以适应这一新变化。
政府仅依靠固定的行政服务窗口和政府门户网站来提供服务已无法满足公众不断提升的需求,如何通过移动终端和手机应用将公共服务递送到公众“手”中,已成新挑战。公共服务以“手”为本,向着便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已成大势所趋。此外,移动互联网还降低了公众参政议政的门槛,使更多人群可参与到公共事务的讨论中来。过去,政府在信息发布中处在主导地位,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公众所拥有的信息量和获取信息的速度呈几何倍上升,政府的政策制定过程与执行效果受到更多公众的“随手”关注、参与和监督。政府部门需要从闭门式决策转向开放式决策,进一步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回应性和廉洁度。▲(作者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数字治理与移动政务实验室”主任)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