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建设,或者城市信息化的发展,将向中国的信息技术和产业提供一个全球罕见的大市场,极大地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10年,中国大力发展信息化的城市(镇)大概在2万个以上,对于信息基础设施、计算机、网络、软件、服务的庞大需求,将以10万亿元人民币为单位计算。目前,我国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23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规模超过万亿元。智慧城市的建设非常热,但是顾大伟提出这种热潮应该“降降温”,应该更理性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顾大伟指出,智慧城市建设这几年出了很多问题,第一是各方面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时缺乏统筹规划,不仅仅是地方政府,也深刻体现在中央政府。中央部门大概有十几个部门都在各自为政地鼓动地方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做法不一样,思路也不一样,缺乏一个统筹和宏观的引导,有些地方确实存在盲目建设的现象。第二个突出问题是重技术概念而忽视实际应用效果,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地方把智慧城市建设当做一种新的政绩工程,不是真正落地,甚至连什么是智慧城市都没有搞清楚,却把旗子举得非常高,当做政治口号在宣扬。第三个突出问题就是对于信息安全的问题缺乏统筹的考虑,从系统到设备、数据、信息资源的安全都缺乏统筹的考虑。
罗文认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包括:第一,缺乏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许多地方在规划和实施智慧城市过程中,仅仅关注单个信息化项目建设,不注重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对智慧城市统筹规划和总体架构把握不够,从而在建设过程中形成新一轮信息孤岛,造成新的投资浪费和重复建设。第二,重建设投资,轻应用服务。智慧城市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表现形式上,更重要的是为公众提供实用的服务,为公众带来实惠。但在实践过程中,智慧城市建设通常被当成“政府形象工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重硬件轻软件的观念,导致软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投入与硬件投入比例失衡,呈现出高硬件投入、低软件投入的局面。第三,重视社会管理,轻公共服务。从50多个城市的《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智慧城市工作重点来看,智慧城市更多关注社会监管功能,而非公共服务。第四,缺乏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很多城市采纳国外厂商的解决方案,并依托国外厂商建设城市重要领域的信息系统,这必然造成严重的信息安全隐患。当前,我国芯片、元器件、网络设备、通用协议和标准90%以上依赖进口,防火墙、加密机等10类信息安全产品65%来自进口。采用国外信息技术和产品,一方面将使所有信息暴露在别人眼皮底下,信息泄露无法避免;另一方面,我国的重要信息系统等将更易受到攻击。第五,建设和运维模式难以持续。各地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的认识明显不足,再加上缺乏运营和运维管理的长效机制,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法制环境,使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难以发挥,无法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导致智慧城市建设难以持续推进。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