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云计算大会昨天在北京召开。记者在会场了解到,主管部门正在加紧制定云计算的标准和准入制度,产业即将进入有序发展轨道。业内人士预计,2015年,我国云计算产业链规模将达7500亿至1万亿元,本土企业有很大发展机会。
盲目建设问题将被遏制
在当天的会上,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綦成元指出,目前来看,我国云计算在服务能力的提升、技术研发、产业链带动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但也面临重建设、轻应用等问题。
记者了解到,在发展云计算的热潮下,一些地方政府的盲目性也显现出来。各地云基地建立的速度越来越快,甚至有些地方不是考虑应用和业务,而是在占地面积、招商引资上盲目攀比。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对照地图的话,你会发现中国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在升腾‘云’,越是后来的云越大,现在简直是满眼都是‘蘑菇云’。”
对此,工信部部长苗圩不久前表示,“在国外,云计算主要是整合现有服务器资源,把闲置资源整合起来,建立一个虚拟的数据中心。但是在国内很多地方,动辄就是百万台新增服务器,存在着很大盲目性。”
针对这一现象,主管部门已经采取了措施。綦成元表示,今后要完善和建立云计算服务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制定云计算服务的质量、评估和认证等方面的管理规定,逐步建立云计算信任体系,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秩序。
綦成元还指出,发改委将加强云计算数据中心统筹布局,避免数据中心的盲目建设,加快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升级,促进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和业务协同。
云计算标准亟须完善
在治理盲目建设的同时,发展云计算的另外一个关键是扩大应用。毋庸置疑,云计算标准化是云计算真正大范围推广和应用的基本前提。
长期以来,标准的缺乏,使得云计算行业存在以邻为壑的现象,不同企业、行业采用不同技术手段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导致不同解决方案之间的“沟通”成为难题,使得云计算的“威力”大打折扣。
可以说,没有标准,云计算产业就难以得到规范健康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集群发展。
因此,世界上不少组织正在大力推动云计算标准化,并以此在未来的云计算产业发展中谋取自己的话语权。
但是在这些前沿的云计算标准化研究和制定组织里,我们国家的公司和组织比例是非常少的,仅在OASIS、Open Group、SNIA里有一些公司或组织参与。中国的云计算标准化工作相对落后。
业内人士指出,云计算标准牵涉到国家战略资源分配及安全问题。未来谁制定云计算标准,谁就有话语权。
对此,工信部副部长刘利华昨天明确表示,主管部门将健全云计算的标准体系,加大分布数据存储,海量数据处理等云计算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
本土龙头发展空间巨大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准入制度和标准的确立,云计算产业将进入有序发展的轨道,本土企业的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陕西省省长娄勤俭在会上指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代表正深刻改变着信息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目前我国计算机互联网的用户超过5.6亿,提供了巨大的创新基础和空间。云计算面临难得的创新发展机遇。” 娄勤俭说。
安信证券研报预计,到2015年,我国云计算产业链规模将达7500亿至1万亿元,云计算相关上市公司将直接受益。
市场人士认为,短期之内云计算需求增长主要来自传统IT设备的改造和转型、新型应用软件的升级、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本土的软硬件生产商、系统集成商和云计算平台提供商将在新型产业中迎来巨大商机。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