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交通区位的明显优势,物流企业成为郑州“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的根。
●近日,记者接到多位物流企业负责人的电话,他们反映,物流企业用地的难题在今年变得异常突出。
25年“搬家”18次
找地难,用地难。
这是历年来郑州物流公司的老总们头痛的事情,而今年他们感到这个问题更加突出了。
郑州荣原物流公司老板王一凡半个月来一直有“灭顶之灾”的感觉。
5月底他收到拆迁通知书,要求他6月9日之前必须拆除位于郑州惠济区天河路2号的十几亩面积的经营场所。由于物流不算生产性企业,搬迁费分文没有。
原来公司所在地的苏屯村,面临城中村改造,新修的一条道路正好从办公楼穿过。
6月9日,荣原物流公司二层办公楼被按时拆除,留下的仓库也面临随时被拆掉的命运。
这半个月,王一凡“发了疯”似的找地。6月26日,他在电话中无奈地告诉记者,还是没有找到新的经营场所,公司已经停业。
找地搬迁,已不是王一凡经历的第一次。他说,自1988年公司成立以来,25年间,公司已经搬了18次。
荣原物流的遭遇并不是个案,记者经过调查发现,“用地难”成了郑州多数物流企业的魔咒。
租用城中村或城郊村的土地,是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用地方式。但这种方式面临着违法占地、违章建筑的风险。
对此,河南泰浦物流公司董事长王群英深有体会。
她说:“我做物流有过一年搬三次家的经历。现在我们泰浦物流园也有可能面临再次拆迁,最多在这儿待两年,因为这里不是政府规划的物流园区。”
“自己买的地和自己建的仓库跟租别人的是两个概念。”王群英解释,我建好了东西,但它不在规划的物流园区之内,它就可能被拆。建这个泰浦园区总共投资几千万,光建筑就投了两千多万,土地成本投资有一千多万。
王群英说,最头疼的是,我们还会遇到“二道贩子”,他们手里租的地再租给我们,从中赚取差价,然后他看你做好了,就想把你赶走。这些人从农民那里租价是一亩2000块,租给我们是7万多一亩。我们这哪还有利润?但是如果没有这块地,就没办法经营,因为物流公司全靠场地。
河南巨洋方圆物流公司总经理赵庆平感到自己还是幸运的,公司位于郑州市南三环中州大道以东,自2007年成立以来,一直没有遭遇搬迁的事情。但是,对于搬迁,他也是“时刻准备着”。
“两年前南三环上中州大道以西的路段,货车禁行。我就意识到,要不了几年,我们这里也面临搬迁。”赵庆平告诉记者,我们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天天找地,这两年找了三百多块地。不过还好,现在总算在中牟县九龙镇九龙村找了一块地。
6月26日,记者在南四环看到,由于拓宽道路,河南东捷物流公司临近路边的办公楼被拆迁,只好在院内搭起了两层简易房当办公室。
记者通过走访发现,郑州众多物流公司正面临着用地的困难,这和郑州市进行的市场外迁、城中村改造、道路建设等原因有关。去年郑州市政府决定于2015年之前将177个批发市场全部外迁,四环路以内除规划的公益性农贸类市场外,原则上一律不再审批新建、扩建商品交易批发市场和仓储物流项目。
受以上因素影响,不少物流企业不得不搬迁,但短期内很难找到合适的地方,造成了用地困局。
据了解,目前物流企业正不断外迁到四环、五环路以外,一些物流企业的经营场地甚至搬到了中牟县、新郑市等区域。
为何找不到栖身之地
河南巨洋方圆物流公司总经理赵庆平发现,尽管他的物流公司在本土物流中属于佼佼者,但在外行人眼里,还是分不清企业和批发市场的关系。
他说,郑州大大小小的批发市场至少有两百个,遍布市区和周边,围绕这些市场做配送物流的企业多达上千家。“我们这些做配送物流的,会在各个市场设有收货点收货,所以很多人把你看做和市场是一家的。但其实收货点上的货物还是要集中到自己的配送园区,再运至省内外。”
赵庆平告诉记者,配送物流的叫法,业内并不完全认同,但他感觉比较符合实际。
“各个市场的兴旺正是靠配送物流拉出来的。”赵庆平说,这种配送物流极具草根性,郑州不少人做物流,就是做市场的配送,先做几条零担公路专线,逐步发展成网络。可以说,河南本土的物流公司基本都是这种模式,只不过大的公司网点更多。有了积累,有的公司发展了仓储、第三方物流等等业务。
来自郑州市物流协会的数据,郑州市目前在册有600多家正规物流企业,1500多家分支机构,大多数本土物流企业都是以零担配送为主营业务。
河南本土物流龙头——长通物流公司副总经理魏长龙说,长通就是从发展广州至郑州这条配送专线起家的,通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商贸物流网。
魏长龙告诉记者,商贸物流已不仅只是配送各类市场批发商的货物,第三方物流的货物、长途专线中转的货物、仓储物流的货物、总经销总代理商的货物、电子商务的货物、快递快件区域配送的货物以及生产企业区域销售的货物等零担货物,都可以配送到目的地。
“本土物流企业中,据我所知,只有我们长通物流和豫鑫物流有地,其他的企业都是租用村里的土地。”魏长龙告诉记者,长通买的两块地中,货站街的这块有150亩,管城的金岱工业园有40亩地。其他两块也是租用的。
赵庆平认为,大部分本土物流企业买不到地,是因为部分企业实力确实太弱,资质不高,买不起地只能租地。但认识上的错位也是存在的,很多人往往分不清各种类型的物流。一些物流园区往往对外来的第三方物流、专业物流、物流仓储、物流地产等等更重视一些,认为档次高、块头大,抓住这些大的物流企业,就等于抓住了整个物流体系。
由于认识不清,在具体的规划和政策制定上,就造成了物流发展的不平衡。“去年以来的市场外迁,市场的承接地都有安排和考虑,但对配送物流企业的用地却没有充分考虑。”赵庆平说。以商贸物流为主的本土物流企业一直很难入驻政府规划的物流园区。
河南省供应链管理协会秘书长卢秋义认为,物流园区招商普遍“喜大厌小”,项目越大,占地越多,越受园区欢迎,而且地价更为优惠。其实,一些实力较强的本土物流企业带来的货量和货款,并不比一些外来的“大块头”物流企业少。物流招商并不能简单看固定投资,还要考察所能带来的货流资金流,对于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一些定位高端的物流园区冷冷清清,成为摆设。
何时让物流企业有“家”可安
2000年以来,一些物流园在郑州开建,但数年之后,人们发现有的变成了专业批发市场,有的变成了写字楼,有的甚至盖起了住宅,物流功能弱化,与园区原本的规划相去甚远。
6月25日,从事物流园投资咨询的北京中冶嘉恒投资总经理孔庆广告诉记者,就全国范围来看,在物流园区的发展过程中,要防止部分地区和企业借物流之名“圈地”。
“地块开发性质的物流园,郑州并不缺乏。”河南省现代物流研究院院长、省交通物流协会秘书长史强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需要一个能够配送全国的物流网,也需要一个具有公共平台性质的物流园区,这里面可容纳目前高度分散的商贸物流企业。
“2000年郑州就提出建设平台型物流园区,目前需要尽快把它做大,使目前众多物流企业布局非常分散的状况得到改善。”史强说,从老百姓的感受来看,物流企业“点多分散”,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一个直接原因。
由于没有统一的园区,不同物流公司的过往车辆、货物等资源无法更深层次地共享和整合,“这无疑影响了原本基础良好的郑州本土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史强说,正如客运需要长途汽车站和公交中心站来统一调度和管理,货运也需要公共停车场和物流中心。郑州可以考虑在离高速公路近的地方开辟一个干线公路物流中心,担负分拨中心的功能,服务干线和应急运输;在城区边缘东南西北每个方向有一个物流配送站,实现市区的农超对接、社区市场的配送。
郑州金象物流负责人王玉军也认为,郑州物流企业要实现由松散化向集中化发展,必须要有规模的、集结化的园区。政府应该科学地规划出专业的经营场地,以租赁或招标的形式引导物流企业合理用地,从而避免因物流企业及营业网点频繁变迁造成的不必要损失。虽然郑州市规划了十大市场承接地,在建一批大型高端物流园区,但本土物流企业因优惠政策不足入驻困难。同时,企业通过买地经营又不切实际。所以,建议政府能针对物流企业用地出台一些政策,让物流企业有家可安,让企业经营更多一些安全感。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