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说:“农民在谈到对未来生活的愿望时,不少人用一句简洁的话来表达,说是希望过上和城里人一样好的日子”。2013年5月23日李克强在瑞士《新苏黎世报》发表题为《为什么选择瑞士》的署名文章,文中指出“中国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数亿农民转化为城镇人口会释放更大的市场需求”。
与国家高层不断释放城镇化的信号相比,将由李克强主持、被称为规格最高的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先后被曝出于4月下旬、5月下旬、6月上旬召开,召开时间被不断推迟。这种对比反映出我国这种大规模的城镇化必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会带来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需要各项配套改革去推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现阶段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我国目前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模式、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那么如何在国家政策出台之前切实推动新型城镇化,如何在国家政策出台之后贯彻落实各项改革,走出一条创新高效的新型城镇化之路,成为地方政府面临的实质性问题。
一、新型城镇化的高质内涵需要智慧城市的支撑
而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质量提升,首先要解决服务普惠均等的问题,要实现诸如教育、培训、医疗、就业、养老等各类社会服务与保障覆盖进城农民,使进城务工农民可以在城市安居乐业,真正实现农民市民化。其次,要保证在有限的土地上产生更多的经济去实现更多更好的社会保障与服务,实现中小城镇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这迫切需要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的带动作用,农业现代化的支撑作用。
这就要求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推动大都市带动小城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大中小城镇合理布局,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城市要素向农村渗透,成为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融合过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可以看到,新型城镇化与城镇功能布局、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息息相关,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如前所述,如何切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切实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是目前各地方政府面临的首要问题。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设,将统筹集约、低碳绿色、高效智能等先进理念、技术融入到生产、生活、管理的各个方面,极大提升生产效率、生活会平、管理效能,全面支撑、高效促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将成为现阶段新型城镇化的破题之笔。
二、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智慧城市是指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具备迅捷信息采集、高速信息传输、高度集中计算、智能事物处理和无所不在的服务提供能力,实现城市内及时、互动、整合的信息感知、传递和处理,以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企业经济竞争力、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城市发展理念。智慧城市的特征是城市环境完备智能、城市经济活跃创新、城市服务高效灵活、城市市民幸福现代、城市治理精准高效。
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城市可以充分挖掘利用各种休眠的信息资源,加强对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行业的监督管理,并改进监测、预警手段和控制方法,从而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双赢发展;同时通过合理调配和使用水、电力、天然气等资源,达到资源供给均衡,减少浪费,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运转效率。城镇化的发展,首先解决的是农民进城的问题。农民大量涌入城市之后,会给城市顺畅运行带来较大压力,降低城市运转效率。围绕城市管理和城市治理,建设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市政等方面,实现交通运行自动优化、城市治安水平提升,市政设施智能运行,极大的提升城市运转效率,消除人员涌入带来的压力。
智慧城市建设缩小城乡二元鸿沟。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提升民生保障信息化水平、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政府服务协同化水平,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各类社会服务通过信息网络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并逐步扩大覆盖范围,使得农村地区、新兴小城镇可以享受城市建成区同等水平的社会服务质量与数量,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的均衡配置,让广大农民可以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成果。
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小城镇经济发展质量。智慧城市建设带来高水平、完善的信息基础和配套设施,将极大的普及互联网、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等信息化应用,将改变政府、企业和居民传统的交易和消费行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是从企业、行业、产业、园区等不同层面入手,鼓励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升生产设计能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走两化深度融合、农业现代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彻底改变以往高能耗、粗放式发展方式,切实提升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更加强调统筹推进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智慧城市也是突出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突出为民、便民、利民,强调各类服务的获取便捷性、功能运行的智能性。
目前全世界各国开展的智慧城市建设都还处于摸索推进阶段,尚没有一个完整的、可复制的经验来借鉴。尤其在我国目前的信息化条块分割较为明显的情况下,各地亟需全面、统筹的整体架构来规范、指导、约束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信息化建设,使得智慧城市各种要素能够有效组合、协调运行。否则在推进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各自为政、信息孤岛、政出多门、无法整合等信息化的老问题,无法达到智慧城市所要求的统筹集约、资源共享、智能协同、以人为本,也就大大减弱了智慧城市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与促进作用。
因此,新时期智慧城市要实现以人为本,必须重塑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模式与路径,强化统筹推进与协同联动。
首先必须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的指导、约束作用。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指引着一个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决定了一个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特色,关系着一个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成败。在制定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时,必须从城市发展战略出发,对当地经济、社会、生活、环境、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以及政治文明等角度出发,分析城市的特色,总结城市的基础,寻找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要点与切入点,综合考虑城乡、领域和群体间的差异,注重统筹协调,深化管理创新,制定科学可行的顶层设计方案。
其次必须进一步强化统筹实施的力度。在建设过程中,应该避免各行其是和政出多门,必须遵循上位规划的统一要求,坚持统一框架、分头建设,加强区域间、城乡间、行业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以集约共享为原则处理好各方面的问题和矛盾,充分整合网络基础设施、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促进资源共享,最大程度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效益。
新型城镇化的蓝图已经展开,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载体,智慧城市建设也为破题新型城镇化提供了重要抓手,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商业模式创新,智慧城市建设在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上的促进作用将会日益扩大。我们应当抓住国家大力推动城镇化与信息化的良好机遇,以智慧城市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城市运转效率、科技创新能力,降低能源消耗、保持绿色生态环境,真正构建大中小配套的高质量新型城镇化体系,为人民群众营造和谐幸福、低碳高效的美丽城镇。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