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日前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3》显示,2012年,银行共处理移动电话支付业务5.35亿笔,金额2.31万亿元。面对这个巨大的市场,多家商业银行近期密集推介新一代移动支付服务,然而支付安全仍是横亘在推广过程中的最大难题。
手机银行逐步普及
记者日前在一家商业银行的体验活动中看到,将客户端下载到手机后,银行卡之间的转账已经变为手机对手机的转账。登录客户端后,输入收款方手机号码,系统即会给收款方发送短信。收款方只需回复“88#开户行#账号”,资金即可实时到账。
“这还只是移动支付的一个功能。”建设银行湖北分行电子产品部负责人万翔说,随着金融与互联网不断相互渗透和融合,支付方式将出现颠覆性的变化,银行卡不再是取款、转账的唯一介质,手机未来甚至可能逐步取代银行卡。
银行业内将当前的手机银行称之为移动支付2.0时代。在荆门一家地方银行担任高管的王先生说,1.0时代的手机银行几乎是网上银行的延伸。到了移动支付2.0时代,二维码转账、短信转账、NFC碰碰付、无卡取款、摇一摇等非传统的金融功能都被开发出来。
比如,坐出租车没带钱包,输入司机手机号即可转账付款;超市购物付款繁琐,扫下“二维码”就能搞定;忘记带银行卡,在手机获取ID号和密码后,即可在ATM机上取款;利用摇一摇功能,轻轻晃动手机,即可查询账户余额、查看理财行情、最近的银行网点以及排队人数。
商业银行抢占移动支付市场
移动支付的井喷式发展也缘于银行机构看到市场商机,推广热情不断升温。据了解,相较于传统的柜面服务,手机银行的交易成本更为低廉,扩大了银行服务范围,为银行扩展中间业务提供了更为方便的运营模式。
目前,包括工、农、中、建、交在内的大型商业银行纷纷发力,而浦发、招商、中信、光大也走在股份制银行前列,联手移动、联通推出相关“手机钱包”产品。
多家商业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布局移动支付不仅是拓展新业务的需要,更是出于长远战略的考量。除了提高银行客户的稳定性和黏着度外,更看重移动支付将撬动银行卡、支付结算等业务的再次增长。
如何保障安全
如同网上银行发展以来面临的安全问题一样,目前发生移动支付行为是基于手机号上绑定的银行卡、信用卡与商家之间完成支付,类似于密码破解、信息复制、病毒感染等都有可能对移动支付造成重大的损失。基于这个担心,一些人仍不敢开办移动支付业务。
银行机构介绍,手机银行的交易其实经过严格的加密和监控,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目前一些资金被盗案例往往都是用户不良使用习惯造成。万翔说,“其实移动终端不易遭受恶意木马和病毒攻击,安全性比网银更高。手机银行将用户身份信息、银行卡和手机号码绑定,手机卡就相当于用户的‘网银盾’。客户身份信息、手机号码、登录密码形成三重保护机制,只有使用签约的手机号码才能登录客户本人的手机银行。”
他说,当然用户也应提高安全意识,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在开通手机银行时,根据平时转账金额设立合适的额度,可以把金额设定少一些。加强密码防护,尽量为支付账户设置单独的、高安全级别的密码,每次使用完手机银行后,安全退出,定期对手机银行进行升级。不要随意开启不明来历的短信或彩信,谨防木马、钓鱼袭击账户。
“一旦发生手机遗失的情况,则需及时向运营商挂失手机卡,避免账号、密码被盗。”万翔说。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