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商务部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称,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一面积达28.78平方公里,覆盖了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试验田”,不仅引发了金融、贸易投资领域的热潮,同样也让第三方支付、云计算、海淘等互联网信息行业“又喜又忧”。
自贸区并非购物天堂
“自由贸易区开放之后,买东西再也不用去香港了!”得知上海即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消息后,一位海淘达人在微博上按捺不住兴奋之情,但自贸区真的会如许多消费者期望的一样,打造成一个自由购物港口吗?
“自由贸易试验区并非自由购物港口的概念,更多的是偏向投资、金融性领域。”上海市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一位人士对记者解释说,自贸区以服务企业功能为主,实际上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影响并不是很大,但对企业市场却有着突破性的革新,“将来不仅是海外企业,国内的企业也能入驻自贸区,而且在形式和功能上都有所创新,像以前企业入驻要经过审批,现在只需要备案就可以;同时一些金融企业在国内无法开展的业务,也可以在自贸区中试行。”
在企业落地的方式上,恐也将进一步放开。“从现有情况来看,企业在自贸区内注册后,也可以搬至区外办公,但将来或许某些特殊行业只能在区内办公。”对外界所盛传的索尼PS、微软XBOX游戏机等开放禁令,并将落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生产的说法,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划和准则出台,“将来会开放哪些IT或互联网行业,开放到什么程度,都正在研究讨论当中,预计未来会有方案细则出台。”
上海口岸服务办公室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政策方向以国家为主导,上海自贸区按需求落实。”
中外支付企业互相渗透
不过,就已经披露的《上海自贸区部分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来看,其中也对取得央行支付牌照的外籍第三方支付企业开放。同时,央行发放的第七批支付牌照之中,上海索迪斯万通服务有限公司、艾登瑞德(中国)有限公司开启了外资企业获取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先例。
“从目前业内趋势来看,外籍第三方支付企业所能获批的应该还是跨境牌照,收单、互联网支付牌照都还未放开。”国内一家支付公司负责人表示,但随着支付行业政策上的逐步开放,将会有更多的外资第三方企业正式进入国内,“初步看来,第三方支付是作为自贸区内的配套业务,如果运作模式得当,将来也可能扩大到更多的地域跟市场。”
同时他还透露,在境外支付企业走进来的同时,也有不少国内支付企业谋筹走出国门:“目前国内的大型支付机构都在申请跨境支付牌照,预计年底前结果就能出来。”这意味着以后消费者在海外购物,可以直接使用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工具进行结算,“比如以后消费者在美国亚马逊购物,结算时就可以不用再选择Visa、万事达,直接使用国内第三方支付工具付款即可。”
云计算“出海”
针对自贸区可能采取的配套税收方案,业内人士分析称,对区内符合条件的公司从事离岸业务收入,企业所得税征收税率将有调整。潜在的便利离岸业务环境,使得上海本地不少云计算企业跃跃欲试。
“现在有不少的云计算企业都想搬迁到自贸区内,但得等到具体细则出台。”上海市软件促进中心一位人士对记者分析道,随着开放程度的加速,在电信、软件外包、云计算等高新产业,将会有更加突破性的政策出台,这意味着不仅有更多的国外企业走进来,国内云计算企业也将通过自贸区,将服务加速拓展向东南亚乃至全球范围。
“以往由于关税等诸多原因限制,云计算企业大多选择中国香港作为离岸业务的落地点,但随着自贸区的逐步开放,会促使更多的互联网企业落地自贸区,为东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提供服务成为可能。”该负责人表示,将来国际云计算企业入驻的同时,也将为本地企业提供良好机遇:“海外企业在落地过程中,需要寻找本土化企业联合运营,这就为本地企业带来了合作可能。”
海淘产业或将快速缩水
在不少互联网企业喜上眉梢的同时,也有从业者隐隐担忧。
“要是自贸区开放,国外一些B2C电商也能进入,这将对国内的海淘转运和小电商造成非常严重的冲击。”一家海淘转运公司负责人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道,一旦国外的零售电商巨头们杀入,那么国内业者的前景将会非常不明朗,“如果消费者能够直接在国内下单购买,这将意味着海淘转运的产业链份额将会急速缩水,像我们这样的公司要么等着被兼并,要么就只能跟国际巨头们转型合作。”
目前,海淘从业者们仍然在观望,但在感到了隐隐危机后,他们也开始趁机转型。“海淘在国际化电子商务的购物链条中,只是很小的一个环节,将来也势必将被巨头整合。对我们而言,国内生存空间减小后只能转向国际出口,趁这个缓冲期与国内的大型电商们合作,提供垂直化的物流解决方案,才有可能生存下来。”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