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华为云计算大会上,中国第一“朵”服务于工程建设的BIM云发布
“IT技术正在迎来新一轮的技术变革,全新的以云计算、互联网为核心的IT架构,基于分布式并行计算,引领着新一代IT基础设施架构的到来。与此相应,各种技术正在走向融合,从而大幅提升业务的性能和效率,大幅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
在日前举行的2013华为云计算大会上,华为副董事长徐直军在致辞中所说的这番话,正是对本届大会的最大亮点——华为首次引领创新推出的“Fusion”(融合)战略,作出的最佳注解。事实上,“变化”正是IT产业永恒不变的主旋律。正如华为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所说,“要在IT快速而震撼的巨变中顺应时代的发展,很显然需要找到并抓住产业变化背后的‘道’,窥其道、驭其行”。显然,华为此时提出的融合战略,正是华为眼中此刻的IT产业变革、发展之道。那么,华为的全新融合战略究竟是怎样的?这一战略又将如何落地呢?就请跟随《人民邮电》报记者连续采访的脚步,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重新认识IT价值 把握变革方向
IT产业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今天的IT战略必须顺势而为。
“我们将重新认识IT在企业中的定位和价值。IT已经成为企业的业务系统和生产系统,IT的颠覆式创新,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电子商务、网络银行等IT创新的例子,不仅在渠道的替代方面,而且也将在经营模式乃至商业模式方面,为企业带来改变和颠覆。而这种改变和颠覆,才刚刚开始。”徐直军强调。他认为,IT正为传统企业带来新的智能,企业数据成为新时期的石油,软件定义成为主要趋势,移动网络相比固定网络带来更大变革,并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无边界形式正在成为主流,这些变革都在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模式,并带来更多挑战。
事实上,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企业的CIO越来越多地苦恼于“IT不能承受之复杂”而痛苦,同时IT在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近两年CIO在企业中的角色已悄然发生了变化。许多CIO并不是技术出身,大多是企业的COO或者CMO转型成为CIO。CIO背景的变化,表明了企业要求CIO必须了解企业的业务和运营情况,IT系统也必须匹配企业的发展战略。简言之,CIO必须具备很高的商业智慧。显然,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将IT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如何改变“IT不能承受之复杂”的现状, 2013华为云计算大会继续强调了“精简IT,敏捷商道”,并将这个在上一届云计算大会上提出的方向和愿景继续作为本届大会的主题。而“精简IT,敏捷商道”这一理念自去年推出后,便得到了合作伙伴的广泛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IT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和定位,契合了IT的根本。“无论怎么变,IT从一开始出现就是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产效率,让人们可以更简单、更高效地工作和生活。我想,这便是IT的根本”,郑叶来在大会会刊上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中这样写。
探索融合之道 实现“敏捷商道”
IT变化之“道”,“映射到技术上便是融合,映射到产业上便是开放”。郑叶来的这一观点,正是华为创新提出的融合战略背后再简单不过的“顺势而为”的逻辑。
华为在2013云计算大会上首次创新推出的“Fusion”(融合)战略,就是要通过计算、存储、网络、虚拟化、数据中心等技术的创新和融合,采用开放架构与第三方系统融合,实现精简部署、精简运维和精简管理,快速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提升企业效率,进而实现“敏捷商道”。
那么,华为的融合之道究竟是怎样的呢?透过郑叶来的解读,清晰的融合战略浮出了水面。
华为的融合之道,主要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华为与客户的融合,即成就客户;第二,坚持“被集成”战略,即开放合作;第三,用融合的方式实现技术的创新和变革,即技术创新。
就“成就客户”而言,郑叶来强调,华为不希望自己仅仅是一个设备供应商,而是希望能够“理解客户,帮助客户,成就客户,与客户一起成长”。该理念下的一个最新案例是,华为与中央电视台在2013云计算大会举办期间,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大数据存储领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从而为媒资行业打造领先的技术和应用模式。契合中央电视台建设大容量、绿色节能、高性能的媒资储存系统需求,华为联手中央电视台开发了自适应深度节能高密度媒资存储系统。该系统基于大容量和高性能存储,大幅度提升媒资访问效率和媒资管理效率,系统节能高达60%~80%,成为目前全球最绿色节能的媒资存储系统。
在技术融合层面,华为的融合战略则涵盖了三大领域:其一,硬件和软件的融合,软件定义引领面向未来的基础架构;其二,数据与分析的融合,从数据的存储到使用均使用融合的设计,确保数据的价值能够得到快速挖掘和应用;其三,商业设计和基础设施的融合。其中,在数据与分析的融合上,华为已推出了面向大数据的存储系统,利用一套系统即可完成存储、分析、归档的全过程。
在清晰的融合战略下,又一个问题随之浮出了水面,那就是战略如何落地?在2013华为云计算大会上,一系列的融合解决方案为融合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首个“融合数据平面”理念,基于统一的超级虚拟化引擎XVE平台,融合不同档位、功能、品牌、地域的存储系统,构建起面向未来10年,真正融合、高效、开放的存储架构;FusionCube融合一体机2.0成为性能最佳的计算、网络、存储、管理深度融合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可大大缩短部署时间;在业界领先的全分布式高性能云操作系统FusionSphere3.0,通过水平融合数据中心级的虚拟化,实现了ICT融合的云计算;业界率先支持远距离异地容灾的FusionInsight企业级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了超过1000km的异地容灾,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构建海量数据信息处理系统……
针对全新的融合战略,郑叶来表示:“在IT转型的商业革命中,华为以IT作为未来战略的增长点,积极创新,推动变革,促进IT转型发展。华为投入超过1万人构筑IT能力,在美国、加拿大、欧洲、俄罗斯等研究所开展IT技术领域的能力布局,与业界顶尖的科研院校展开合作。顺应融合的大势,华为秉承开放合作的思想,不断探索IT融合之道,和伙伴们全力合作,构筑解决方案竞争力,为客户创造价值。”
坚持“被集成”战略 构建开放生态圈
华为的融合之道,体现在产业上,就是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而这一理念,恰与华为企业业务一直坚持的“被集成”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
“华为不可能通吃,华为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20多年的积累,聚焦在ICT的基础设施上,聚焦在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解决方案上,通过开放合作,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徐直军在2013华为云计算大会上再次强调了这个产业已经不再陌生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
所谓“被集成”的战略,第一重含义是商业模式,即华为希望更多地由合作伙伴面向客户签约;第二重含义则是指将华为聚焦企业ICT基础设施的解决方案集成到合作伙伴的方案中,提供给最终客户。对此,华为企业业务BG CEO徐文伟表示,“基于开放共赢的创新合作理念,华为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合作,致力于共同助力客户的成功;通过融合IT、精简TI,助力企业的快速成长”。
事实上,在华为坚持的“被集成”战略下,一个开放合作的生态系统已经初具规模。在2013华为云计算大会上,华为与英特尔、SAP、希捷等总计45家合作伙伴共同展示了行业解决方案等丰富合作成果,涵盖了云计算、大数据、BYOD、视频监控、智能建筑、智能交通、远程医疗等领域。例如,华为最新发布的FusionSphere云操作系统融合了英特尔硬件平台在虚拟化上的创新技术,在性能及可靠性、兼容性、安全等方面获得了持续提升。2012年7月,华为成为SAP全球技术合作伙伴中的首家中国公司,双方在2013年3月举办的CeBIT 2013上正式发布了华为首款通过SAP HANA认证,并基于华为RH5885 V2机架服务器的一体机解决方案。
“得益于超过5000家合作伙伴的帮助,华为可以理解客户需求,进行快速响应”,徐文伟如是说。而这里的5000多家合作伙伴,包括了超过4400家的渠道和服务合作伙伴,超过1000家的解决方案合作伙伴。
与此同时,持续创新也确保了华为能够携手合作伙伴,打造业界顶尖的、“融合至简”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持续领先和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例如,在2013华为云计算大会上,华为发布了中国第一“朵”服务于工程建设的BIM云,应用于高达632米的上海新地标——上海中心大厦。而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了与华为共同成长。
截至目前,华为已经在IT产业的多个领域实现了突破。在存储市场,华为成为首个进入Gartner全球主流存储厂家名单、Gartner刀片服务器魔力四象限的中国企业;2013年第一季度,华为存储在中国区的发货套数排名第一。在服务器领域,华为2013年上半年出货量跃居前三。在数据中心领域,截至2013年8月,华为共在全球成功部署了330多个数据中心,云数据中心数量超过了70个,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两家厂商之一……
IT世界无疑是一个因为充满了变化而无比精彩的世界。在IT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今天,在华为创新的融合战略下,我们仿佛看到一个计算不再有上限、网络不再有边界、存储不再有限制的IT世界正在一步步地向我们走来。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