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堪称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破题之年。
大城市:工业化之“果”,智慧化之“因”
城市是市场的产物,是人类居住和从事市场活动的联合体。按照经济学中规模经济理论模型,与农村比较,城市因人群的聚集而产生经济效能和文化效能,进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城市的规模,则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每一次生产力的突破提高,都会带来城市的质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入,城镇化也迅猛到来。2010年时,中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业人口;时至今日,千万人口的城市已经超过10个。大城市的涌现是经济发展的标志,但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超限扩张和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不断上涨的房价、入学难、就业难、就医难,不断恶化的环境等,都直接影响着城市中人的生存质量。2012年,“幸福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从本质上讲,也是对既往城市粗放式发展的反思。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必须找到一个智慧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从当前来看,一方面要提升大城市的承载力,同时,也要减少对大城市的依赖,让城镇化在全国的发展更为均衡。
由此,智慧城市应运而生。
智慧城市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生产力水平,优化城市的资源配置,提升消费水平,减少资源浪费。以提升大城市的承载能力为例,神州数码采用大数据技术,为某个现在拥有2000万人口的巨大城市建立了城市综合决策模型,科学地测算出该城市理想的人口承载在3000万,目前市民感到生活不适的重要原因,是城市的生活重心和经济重心严重分离。那么,围绕这个目标,城市管理者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服务策略,提升管理能力,增强城市承载力。同时,信息化与传统工商业的深度融合,能够不断打破城市的地域限制,创造出覆盖全国的、广阔的市场空间。
智慧城市: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有效抓手
2013年以来,中央从信息消费、两化融合和智慧城市三个角度,提出打造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最新版本,这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些措施,在极大推动中国信息产业、信息消费领域发展的同时,也将直接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其中,信息消费和两化融合是手段,智慧城市是过程,也是根本目的。
毋庸置疑,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了这次大转型升级中的有效抓手,它将不断保障改善民生、增进管理透明度、促进城市的产业升级。
首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前不久,习总书记视察并表扬了武汉的“市民之家”。在这里,66家单位设立318个受理窗口办理426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是全国功能最全的行政服务中心,老百姓进一个门办一揽子事,不用东奔西跑。依托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老百姓还可以通过网络方式获取政务、公共和商业服务,以人为本,方便快捷。另外,在民生领域,围绕食品安全的溯源体系、区域医疗、智能养老等,各地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实践,不断推动民生服务的创新和完善。
其次,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创新社会管理。以神州数码的智慧城市公共信息服务云平台为例,在这个城市级的平台上,横向打通各委办局,打破信息壁垒,围绕服务对象进行公共服务信息的分类与筛选,不仅为市民、企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也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透明度,而且市民还可以用互动的方式参与到城市的管理和建设中来;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数据可视化有效提升了城市的管理决策能力;数据的联通也为建立统一的信用体系,提升个人创业、企业融资环境,更好地增强产业能力创造了机会。
第三,促进城市产业升级。智慧城市中,信息化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了传统产业的效率,并催生新的业态。在八部委联合报请国务院的指导意见中我们可以看到,将启动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水务、智能环保、智慧医疗、智能养老、智慧社区、智能家居、智慧教育、智慧国土10个领域的智慧工程建设,向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社会服务。这将极大地促进服务行业发展,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 郭为)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