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三星发布Galaxy Gear智能手表。25日,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表与三星Galaxy Note3一起在郑州迪信通商场现身,并引来诸多市民的眼光。在智能手机市场日趋饱和的背景下,可穿戴设备成为各大电子厂商竞相追逐的领域。
业内人士认为,可穿戴设备将引领下一轮电子产业的浪潮,并将引发新一轮的平台争夺战。
知名厂商抢滩登陆
在许多科幻电影或漫画中,手表、眼镜、项链以及手镯等可穿戴设备被演绎成千奇百怪的功能,如地理定位、呼叫联络、变声工具、测血压仪、武器……无疑可穿戴智能设备被人们赋予了无限的想象与憧憬,或许有一天会有公益广告发出提醒,“请小心那些戴智能手表的家伙”。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许多厂商推出了初步形态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今年9月下旬,中国电信携手宇龙酷派发布5.9英寸Android旗舰产品大观4,与其一道还有宇龙酷派推出的首款智能手表,这是国内手机品牌首次正式发布智能手表。
早在去年4月,谷歌眼镜就已发布,作为集智能手机、导航、相机等功能为一体的便携式设备,眼镜里内置了微型摄像头以及头戴式显示系统,通过它可将数据投射到用户右眼上方的小屏幕上。它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网冲浪、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等。
这一发明甫出国内外知名手机制造商纷纷布局,最近,英特尔宣布进军穿戴式设备与物联网芯片领域,成立了新的Quark产品线,并表示Quark将是一个开放式的架构。高通公司也公布一款自有品牌“Toq”智能手表,并盯上智能穿戴式设备这个巨大的“金矿”。
在国内,盛大近期推出了GEAK智能手表和GEAK魔戒,百度研发的类似谷歌眼镜的百度Eye也在内测中。除酷派之外,联想、中兴通讯等国内厂商均在悄悄进行可穿戴设备的技术研发。
发展前景并不明朗
穿戴式设备在谷歌眼镜、三星智能手表等引领下风靡全球,互联网巨头和硬件制造商纷纷涉足,据市场调研机构ABI Research的研究报告称,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预计在接下来五年将能创造5亿台销量,瑞士信贷发表报告预测也称,未来2至3年,可穿戴技术市场规模将由目前的30亿~50亿美元增长至300亿~500亿美元。
然而,在国内外知名手机制造商纷纷布局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同时,仍有不少缺陷存在如外观、续航、配对等,可穿戴设备的未来仍不明确。
仅以续航为例,谷歌眼镜的电池在视频拍摄下只能使用1.5~2小时左右。续航问题,在智能手机的使用方面已经很明显,在可穿戴设备上将会更加致命。届时,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时不时地拿下来充个电,或者用外接电源边充边用,会特别影响用户体验。
“国内手机厂商仍然处于技术准备阶段,”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在今年北京互联网大会上曾表示:“可穿戴设备的难题是产业链还没有成熟,就是更低功耗的芯片,芯片的个子非常小,能够集成到一块手表难度挺大的。真正大规模的商用可能还要假以时日。”
郑州发布众说纷纭
眨眨眼可自由拍照、挥挥手套便能接听电话、脸部识别可付费购物……这些想象中的事距离郑州不再遥远。
9月25日,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表与三星Galaxy Note3一起在郑州迪信通商场亮相。然而,据迪信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由于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表货源紧张,商场内尚无货源,但在10月1日之前将有30台智能手表登陆郑州。
“可穿戴设备可以穿在身上或穿戴在身体上,并能发送和传递信息。”在中原路迪信通商场内,一位姓王的先生向记者说道:“可穿戴智能设备自身轻巧、紧贴身体,如智能手表,戴在手上,让自己随时随地与外界有一个更适合交流的载体。”
在迪信通商场内,记者还了解到,此次三星推出的Galaxy Gear智能手表售价在2300元左右,并且只能与三星Galaxy Note3相匹配,不能与其它手机连接。“现如今,刚推出的可穿戴智能设备,都有这样一个缺陷,但未来肯定会有能与多部手机匹配的智能穿戴设备。”迪信通相关负责人表示。
“可穿戴设备看似前景一片美好,其实离我们还很远很远。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所谓的可穿戴产品或是移动设备的移植,或是依赖于手机的App应用。可以说,由于技术的限制,可穿戴设备短期内恐怕难有大作为,现阶段将只能作为外部移动设备的补充。”业内人士表示。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