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30日,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衡量信息社会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反映2014年全球167个国家和地区信息通信技术(ICT)发展情况,对各国家和地区ICT发展指数(简称IDI指数)进行排名。
一、IDI指数构成及排名情况
IDI指数是衡量各国家和地区ICT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从ICT接入、ICT使用以及ICT技能三个维度,选取11个分项指标加权计算得出。其中,ICT接入包括固定电话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人均国际出口带宽、电脑家庭普及率、互联网家庭普及率共5个指标;ICT使用包括网民普及率、固定宽带人口普及率、移动宽带人口普及率共3个指标;ICT技能包括成人识字率、中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共3个指标。
根据《报告》,IDI指数排名前十的国家是韩国、丹麦、冰岛、英国、瑞典、卢森堡、瑞士、荷兰、中国香港、挪威。我国IDI排名第82位,相比上年排名上升4个名次。我国最新IDI指数值为5.05,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5.03),显著高于亚洲国家平均水平(4.70)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4.12)。
二、影响我国IDI指数的因素分析
(一)短板指标影响明显
从IDI指标构成来看,我国存在三个短板指标:移动电话普及率、人均国际出口带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一是移动电话普及率排名较低。2015年该指标排名为112位,低于我国综合排名30位。农村移动电话普及水平低是影响这一指标的主要因素。二是人均国际出口带宽排名过低。2015年该指标排名138位,低于我国综合排名56位。我国国际出入口带宽增长落后于行业发展需要,影响我国IDI指数排名。三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排名偏低。2015年该指标排名为91位,低于我国综合排名9位。与ICT接入指标相比,该指标综合权重较高,对我国IDI指数影响较大。
(二)部分指标排名下滑
相比上年,我国今年11个指标中有5项出现了排名下降,综合考虑排名下降情况及权重因素,按照影响程度从高到低分别为:固定宽带人口普及率(下降8名,影响程度45%)、人均国际出口带宽(下降5名,影响程度30%)、中等教育毛入学率(下降3名,影响程度11.8%)、固定电话普及率(下降3名,影响程度10.2%)、电脑家庭普及率(下降1名,影响程度3%)。
(三)ICT技能指标增长缓慢
IDI指数中ICT技能部分的3个指标,成人识字率、中学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5年我国排名均未提升。由于ICT技能部分权重较大,我国平均知识水平偏低的现状,成为了影响我国IDI排名的重要因素。根据《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主要是不懂电脑/网络,比例为61.3%,互联网知识与应用技能的缺乏是造成网民与非网民之间互联网使用鸿沟的重要原因。
(四)IDI指标存在统计口径差异
在IDI指数数据采集过程中,各国报送的某些数据与ITU规定的统计口径有较大差异。如,每百户居民移动宽带用户数是IDI指数中的二级指标,ITU规定口径为活跃移动宽带用户数。在实际操作中,各个国家报送每百户居民移动宽带用户数口径分为两类:一是按照3G(+4G)用户数除以人口,二是按照3G(+4G)上网用户数除以人口。我国报送的是3G上网用户数口径,如果按照2014年3G用户数口径计算[1],我国IDI数据为4.81,可提升至第80名,提升6个名次。
(五)IDI指标体系存在一定局限性
由于没有包含宽带速率、资费、互联网应用等方面的指标,IDI指数无法准确反应ICT发展质量及互联网行业发展情况。一是指标构成有失全面性,不能准确反映ICT产业发展状况。IDI指数体系缺乏反映网络能力和质量(如宽带速率、光纤用户占比等)以及互联网应用(如O2O等)等方面指标,既无法反映国家信息通信技术应用质量,也无法反映信息化发展的未来趋势。二是部分指标本身并非中立指标,作为统一评价标准有失合理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人均受到内部信息源规模、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影响,不适合作为衡量ICT发展水平的指标。三是指标间存在高度相关。例如,ICT技能指标中中学教育毛入学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指标之间存在包含与被包含关系,两个指标同时出现将造成指标实际部分内容的重复,不能满足指标体系正交性要求。
(六)移动指标排名提升
我国移动宽带普及率上升16个名次,移动电话普及率上升8个名次,对IDI指数排名上升贡献最大。我国3G、4G商用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快,未来提升空间大,移动宽带指标对我国IDI指数提升的贡献将不断显现。另外,我国移动通信在农村仍有发展潜力,随着移动电话普及水平提升,该指标对我国IDI指数的负向影响将逐步减小。
综合来看,IDI指数的11个指标中7个是普及率指标,而普及率指标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根据2015年7月份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最新排名,按照美元换算和购买力评价排名,我国分别排在第101和105位。比较而言,我国IDI排名基本与之相适应,且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集中迸发,我国ICT行业发展及融合应用存在巨大发展潜力与增长空间。在现有基础上,合理提前规划布局,完善工作机制,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推进信息化应用融合渗透,提升我国ICT发展水平和IDI指数同时具备可能性和可行性,且对于重塑经济结构、转换产业竞争主赛场具有战略意义。
三、提升我国IDI指数的对策建议
当前,IDI指数收到各经济体广泛关注。一方面,IDI指数能够反映各经济体ICT发展水平,指导和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ICT产品和服务应用普及、ICT使用技能提升等。另一方面,随着ICT技术不断发展与深度融合渗透,IDI指数影响力已经大大超出行业范畴,并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惠民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将成未来我国供给侧管理改革的重要参照指标。提升IDI指数要统筹全局,把握重点,大力发展信息基础设施,推动ICT技术应用普及,并进一步完善国内外与ITU相关的工作机制,协同多方力量共同推动IDI指数指标体系优化。
(一)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ICT技术应用普及
一是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抓紧落实国务院出台的“宽带中国”战略和提速降费的相关政策,大幅提高城乡宽带网络接入能力,推进全光网络覆盖,加快4G网络建设,鼓励移动用户向4G迁移,提升移动宽带速率。加快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带宽扩容,全面提升国际互联带宽和能力。二是完善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引导地方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基础电信、广电企业和民间资本通过竞争性招标等公平参与农村宽带建设和运行维护,探索PPP、委托运营等市场化方式调动各类主体参与积极性,快速提升宽带电信普及率。三是加强ICT应用引导,促进信息通信技术在各领域的推广和应用,通过应用带动普及水平提升。加快推动互联网与各领域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提升国民宽带应用技能,尤其是农村人口的数字化应用技能。
(二)完善工作机制,推动IDI指数体系优化
一是加强指数研究与国际沟通,广泛调动各方参与热情。进一步加强对IDI指标设计、测算方法的研究,规范我国向ITU的数据报送渠道和机制,严格把握数据质量,统一数据报送出口。二是继续与ITU指标组加强沟通交流,建议ITU对建立数据核实反馈机制。在指标阈值设置、指标调整等方面,加大ITU对口组两个在线论坛以及专家组会议的讨论反馈力度,宣传我们新的研究成果,提升在ITU的影响。三是积极鼓励我国通信基础运营企业及互联网企业加大参与力度,推动其加入IDI指数指标体系研究,同时利用参会契机寻找市场机会,扩大企业影响。四是联合与我国有共同诉求的国家和地区,推动IDI指数体系进一步优化完善。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