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什么是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
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是应用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的全局性、服务性、基础性和持续性的系统工程。该项工程是由科技部联合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商务部、教育部、国家标准委和机械工业联合会等单位共同组织、推进、实施的。
问:《“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台的意义?
答:作为《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重要内容之一,该《规划》的出台是科技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重要举措。大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制造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问:“十一五”期间,我国在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作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答:“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按照《科技规划纲要》的部署,围绕“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思路,组织开展了数字化综合集成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以数字化设计制造一体化为标志的“甩图纸”和以经营管理信息化为标志的“甩账表”应用示范(即“两甩”工程)、制造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及应用、行业应用软件开发、制造业信息化技术保障体系与发展环境建设等工作,提升了包括集团企业、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内的制造企业信息化水平,增强了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竞争力,推进了制造业转型升级。
问:“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通过“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支持了成飞、上海电气、海尔等10家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数字化综合集成应用,成为我国集团性企业数字化综合集成应用的标杆和典范;二是支持北汽福田、中联重科、潍柴等300多家地方核心骨干企业开展信息化深化应用,带动了数千家企业开展信息化应用推广;三是建立了14个面向区域、行业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数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产业链协作和共性技术资源服务;四是扶植了20余家系统集成商、软件公司和中介服务机构,累计培训信息化人才160余万次。这些工作有效地支撑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时促进了面向制造业的软件产业发展,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竞争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问: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制造技术相融合,形成了制造业信息化新的核心使能技术,包括新一代集成协同技术、制造服务技术、制造物联技术等,给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注入了新内涵、新活力,也为制造业信息化支撑制造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增添了更强的手段。
问:“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答:在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下,我国制造业要应对全球竞争、转型升级、绿色低碳的巨大挑战,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加快发展高端制造,占据产业制高点;实现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占据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打造集团企业全球协作、精细管控和绿色低碳制造模式,推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和融入产业链,引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从而对制造业信息化提出了新的和更高要求,特别是要为包括集团企业、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内的制造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为制造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提供技术支撑、为我国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技术支撑。
问: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答: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存在主要问题是重技术,轻标准,出现了信息时代的“信息孤岛”;重研发,轻需求,导致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足;重产品,轻服务,缺乏对产业价值链的支撑;重跟踪,轻创新,支撑产业发展能力不足。
问:“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战略任务,继承和发展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取得的成果,坚持“抓应用、促发展、见效益、创环境”方针,为制造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培育高端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加强技术攻关、标准化与应用示范的协同发展,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增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协同,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问:“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发展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基本原则为:需求牵引、深度融合,增效为本、能力提升,服务创新、转型升级,技术引领、跨越发展。
·需求牵引、深度融合
立足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促进制造业发展的需求,坚持信息化与制造业务过程的全面深度融合,建立新型制造业务模式。
·增效为本、能力提升
将“提高制造企业效益和制造业整体效率”作为制造业信息化的根本目标,切实加强我国制造业的研发创新、智能制造和精益管理能力的提升。
·服务创新、转型升级
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推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发展,加快信息化服务的转型,促进制造业转型。
·技术引领、跨越发展
充分利用以新兴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成果,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制造业跨越式发展。
问:“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着力突破一批具有引领性、创新性的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着力打造一批数字企业、服务型制造企业和产业服务平台;着力培育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和制造业信息化软件产业及相关服务业,促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支持地方支柱与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加速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问: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主要开展哪些工作?
答:“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主要涉及制造业信息化引领技术、制造业信息化关键共性技术与系统、制造业核心软件技术与系统三个方面。制造业信息化引领技术方面,重点开展云制造、制造服务生命周期管理、制造物联等关键支撑技术攻关。制造业信息化关键共性技术与系统方面,重点开展云制造关键技术与服务平台、制造物流关键技术与服务平台、面向全生命周期的复杂装备健康监测与服务支持系统等关键共性技术与系统研发及应用。制造业核心软件技术与系统方面,重点开展设计平台技术与系统、制造过程平台技术与系统、经营管理平台技术与系统、服务保障平台技术与系统、产业链协同平台技术与系统、现代制造集成技术与平台等开发与应用。
问:集团企业集成与协同技术开发与应用有哪些工作?
答:围绕航空、航天、船舶、轨道交通、汽车、装备制造、纺织、电子信息、钢铁、石化等行业的大型制造企业集团,组织实施信息化集成与协同技术开发与应用,推进大型制造企业两化深度融合,提高企业精细化管控能力与全球化协作能力。主要实施集团企业信息化管控技术开发与应用、集团企业全球协作信息化集成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支持节能减排的信息化使能技术开发与应用。
问:在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开发与应用方面,将要做哪些工作?
答:围绕中小企业、产业链和企业集群,组织实施设计制造数字化和经营管理信息化深化应用、面向中小企业的产业链协同服务平台开发与应用、面向中小企业的制造资源云服务平台开发与应用,促进中小企业实现管理增效、产品创新增效、产业链和集群协作增效。
问:制造服务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要开展哪些工作?
答:针对制造企业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走向高端的需求,以及制造业对第三方专业化制造服务的需求,组织实施制造服务关键技术开发,并在装备制造企业工程成套服务平台、装备制造业运行维护(MRO)服务平台及第三方专业化制造服务平台进行示范应用,推进制造企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推动制造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问:制造物联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方面要开展哪些工作?
答:面向汽车、轨道交通、食品安全、装备、航空、工程机械、家电等行业,组织实施制造物联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围绕产品制造过程和全生命周期,开发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并与ERP、MES、MRO、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系统进行集成应用,支撑制造业向精益化、智能化、服务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和抢占价值链高端。
问:制造业信息化服务支撑体系与环境建设方面将要开展哪些工作?
答:紧密结合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示范,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结合,推动制造业信息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建立并完善制造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指数统计分析及评估体系、人才培训体系、技术咨询体系,形成持续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长效机制,支撑制造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问:在建立健全规划保障机制方面将做哪些方面工作?
答:根据有关科技管理改革的要求和部署及“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专项的实施特点,将通过以下五个方面措施保障重点专项的有效实施:一是建立多方协同,共同推进机制;二是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三是实施产学研结合机制;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五是加强交流宣传。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