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野望”在这里是一个舶来词,代表着一种野心与愿望,而当我看到OpenStack香港峰会展板上的厂商Logo,以及OpenStack基金会的主力成员列表之后,很自然的就会在我的脑海中出现这个词汇,而这也是本次峰值给我的一个突出印象,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传统IT大厂的云之野望。
OpenStack 2013香港峰值展板上的厂商Logo,传统IT大厂显然更为醒目
何谓传统IT大厂?可以认为有两种含义,这些厂商是业界著名的IT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其所擅长的领域可以说独霸一方,不过传统二字在前,也就意味他们的优势在传统的企业级IT市场,而在新兴的IT领域,他们可能就不算大厂,或者不再像以前那么风光。在OpenStack 2013香港峰值展板上,我们可以看最为醒目的几个Logo中,就有这样的身影,比如RedHat、IBM、HP、思科、戴尔等等,而如果再翻开OpenStack基金会的主力成员列表,也会发现这些传统IT大厂的级别也都相应可观。
OpenStack基金会的主力厂商与机构成员列表在OpenStack基金会中,RedHat、IBM、HP、SUSE,这些在传统企业级IT市场耳熟能详的名字出现在了最高级的白金会员名单中,而思科与DELL则出现了黄金级会员中。这些传统的企业级IT大厂如此积极的向OpenStack靠拢,一方面为后者带来了更高的人气,另一方面也让人感叹业界变化之快。我认为,这些传统巨头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各自都有自己在云时代的野心与愿望(野望),但现实中留他们的机会则屈指可数,是寄人篱下还是说获取尽可能多的自主权,OpenStack显然在后一种可能性上带给了他们新的希望。
放眼当前的云世界,主要的技术堆栈(可以认为是云基础平台的核心组件)一目了然——有自成一体、独树一帜的Amazon AWS,有从虚拟化一路拼杀过来的VMware vCloud,有从Windows一脉相承的微软体系(Windows Azure+Windows Server+System Center),有从思杰收购并开源演化而来的CloudStack(从某种角度上讲,CloudStack与OpenStack的开源路线不太一样,由于产品自身的统一套装的模式,CloudStack没有按项目组合的方式演进,而是类似于AWS与vCloud那样。而且目前的主力推进厂商仍然是思杰,因此有人说它是半开源的,但无论怎样,它已经成为主流的云堆栈之一)。上述那些传统IT大厂与这些堆栈的主导厂商也都有或多或少的合作,并且,有些厂商也曾自己尝试过建立自己的云堆栈,不过最终的结局都是黯淡收场。因此,这些传统企业级IT厂商与那些主流云堆栈的主导厂商相比,在云时代的影响力明显不在一个档次上。它们只有采用这些堆栈的份,而没有影响这些堆栈的可能,但OpenStack则有机会让他们的地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并为未来的竞争创造出更多的有利商机。
RedHat是x86服务器市场的重要力量,其在Linux领域可以说当然的老大,在虚拟化、存储与应用平台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也因此它希望能以一己之力打造自己的CloudForms云平台,并称霸市场,不过一直没有什么起色,看着VMware与微软、思杰渐行渐远,它也渐渐走向OpenStack,并在2012年4月成为OpenStack基金会的白金会员。在此之后,RedHat开始全面发力,成为了OpenStack基金会中最为积极的推动力量,并推出了自己的OpenStack发行版。
IBM与RedHat不同,它自主的强项是PowerSystems小型机与zEnterprise大型主机,而在云计算所推崇的x86领域并没有自己的权威领导技术,也同样要采用VMware或微软的云堆栈(虽然与RedHat在KVM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它只是一个底层的虚拟化技术,对于云计算可谓是冰山一角)。它为了在云计算中推广其主导的PowerSystems,不遗余力的宣传PowerCloud(基于自身的虚拟化平台PowerVM),可结果并不理想。随着PowerSystems的销售急剧下滑(2012财年Q1开始同比持平,到了2013财年Q3则同比下滑38%),IBM也希望能在x86平台主导的云计算领域中拥有自己传统IT老大应有的地位,因此也基本在PowerSystems销售到达顶点,开始下滑之际,于2012年4月与RedHat共同成为了OpenStack基金会的白金会员。至此,走上了全面拥抱OpenStack的道路。
IBM在OpenStack不同版本阶段的投入对比,可以看出在最新的Havana版的研发过程中,IBM直接参与人员达到了380人,是2012年上半年刚成为白金会员时的7倍,可见IBM对OpenStack的重视程度。惠普公司相对来说更为彻底,它也拥有自己的UNIX小型机(安腾),但早已不是PowerSystems的对手,而在x86领域里有发言权的云与虚拟化技术比IBM还惨,因此在面对云时代的变革,惠普也是迅速的导向OpenStack,在2012年4月与RedHat、IBM一起成为了OpenStack基金会的白金会员。紧接着,在2012年5月,基于OpenStack架构的惠普云服务(HP Cloud Service)上线,它可以算是传统IT巨头第一个明确采用OpenStack构建的公有云。而到了2013年6月,在其北美用户大会,发布了惠普自己的OpenStack发行版——Cloud OS。可以看出,在这一领域的动作速度并不比IBM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本届香港峰值上,作为白金会员的RedHat、IBM与惠普也成为了前两天上午主题演讲的主角,不过从其内容来说,惠普浪费了很好宣传自己在OpenStack世界中地位的机会,而RedHat为我们带来了2014年的OpenStack发展设想,彰显领导者的本色(在后续的展望篇中会提到),IBM则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为我们解读了IBM自身将如何利用OpenStack统筹全局的设想,我觉得有必要在此介绍一下,它可以说代表了一个传统IT王者最新的云计算愿景,可以看出传统的IT将怎样与未来的云相融合。
OpenStack将是IBM“软件定义环境”(SOE,Software Defined Environment)的重要基础,而SOE又是IBM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的核心
IBM与中国江苏太湖云计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SCIC云服务,可以看作是基于OpenStack运作的IBM云堆栈的雏形,我们能明显的看出其在底层硬件层面已经包括了小型机与x86服务器,也就意味着IBM将会更为突出硬件级整合的云平台,共同纳入OpenStack的管理框架之下
而在SCIC之上,IBM还将会构建平台级服务,并由IBM的SmartCloud自动协同管理器进行调度,在这里,基于OpenStack的基础设施层面也将纳入整体的自动协同框架,因此如何基于OpenStack的基础平台,发挥出IBM更多的价值,肯定是这位蓝色巨人最为专注的方向。
总体上看,IBM将OpenStack看作是一个重要的协调人的角色,负责统一管理IBM的计算、存储与网络设备,并向上为IBM应用平台资源规划管理提供硬件资源的交付。在这里,我们并没有看到PowerSystems与X86或是zEnterprise之分,而IBM以往一直着重强调的PowerCloud并不算是一个有全局观的理念。现在,IBM希望能利用OpenStack框架将其所有的硬件资产很好的整合并管理起来,在以前由于缺乏x86方面的相关积累,VMware与微软的方案又不支持IBM自有硬件(PowerSystems与zEnterprise),所以在融合管理方面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OpenStack的加盟将会大大补足这一短板,并为IBM在此之上提供更具增值的服务打好基础。
明年4月,代号为Icehouse的新版OpenStack将要发布,它也会带来与IBM密切相关的新特性。而为了更好的利用OpenStack,在其中加入与自身特有硬件相关的特性是必须的,这也正是IBM正在做的事情。明年4月,新一版OpenStack——Icehouse将如期而至,而其中IBM也很可能会有自己的发行版,或基于Icehouse的新的解决方案,但可以肯定IBM在Icehouse中加入了自己的关键特性,从而也让OpenStack拥有了支持PowerSystems企业级应用的能力,这对于IBM与OpenStack可谓是一种双赢的结果——OpenStack被长期认为不够可靠与稳定,而PowerSystems也越来越被当前主流IT环境所边缘化,但两者的结合,让前者更为健壮,也为后者提供一条更为可行的融合之路。
总而言之,我们能从IBM的介绍中看到传统IT厂商面对OpenStack、拥有OpenStack的愿景,这些传统的IT厂商都拥有巨大的“历史财富”,而开源、灵活的OpenStack提供了一个将它们有效融入新环境的工具,从而为这些“历史财富”焕发新的时代光芒提供了条件。作为一代霸主,IBM的辉煌无人能及,但面对云时代的大浪淘沙,再坚硬的岩石也敌不过浩瀚的潮流。虽然这些传统的IT厂商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当前大行其道的x86环境中拥有自己的领导地位。不过,OpenStack的到来为也成为了他们新的曙光。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同样没有在x86云堆栈中有深厚影响力的传统大厂,都会选择OpenStack,比如Oracle,即使收购了OpenStack关联公司Nimbula,仍然不明朗。但我们都说条条大道通罗马,不管选择哪样的路,目标都是一个——不希望在云时代丧失主动,看别人的脸色,或给别人打工,我想这是每个之前在x86云时代失意的传统巨头们共同的“野望”!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