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从经济层面考量,“互联网+”表明政府要强化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跨界深度融合,特别是对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来说,不仅要破解生产制造过程中粗放经营等问题,更需要通过“互联网+”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打造两化融合升级版,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
“互联网+”推动信息化进程。 从国家发展战略角度看,新常态下,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期,需要走两化融合的道路,以信息化发展带动工业化发展,信息化建设就要迫切寻找突破口,实现跨越式发展,“互联网+”提供了契机。一方面,“互联网+”突出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以互联网天然具备的互联开放、自由平等、共享协作、融合创新的精神,使信息或数据的能量在社会中爆发出来,并实现与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业等行业全面融合,引领着经济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提出给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及其应用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互联网+”包含着新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的发展,服务的提升等,这将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加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应用,显著增强信息技术支撑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加深两化融合的深度。
“互联网+”推动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我国的工业制造业总产值约占GDP的40%。两化融合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由传统向先进的转换升级,中国也早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被称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然而,长期以来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竞争力低、核心技术缺乏等诸多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在德国发展工业4.0,美国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背景下,“互联网+”或将成为实现中国制造从低端向高端、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化的重要途径。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已经使工业化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特征,而“互联网+”将进一步提升两化融合的深度,开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技术,引导传统制造业企业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改变原来的产品研发和生产方式,带动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自动化、智慧化转型。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制造服务化,实现企业智能实时服务;将互联网与与计算智能、柔性制造相结合,实现产品生产的可定制化;利用云计算数据,可以将分散的资源共享到云服务平台,实现制造资源的按需供应和产品的互联互通;用物联网,可以实现企业智慧生产,改善供应链管理,可以实时监测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等各个方面等。
“互联网+”促进产业信息互联网化。 实现产业信息互联是两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从产品的研发、生产、零售、批发和分销,到原材料、生产装备,再到广告营销,全程都可以实现信息可追溯。“互联网+”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基因注入产业领域,可以实现智能设备、制造系统和企业之间的横向、纵向和端到端的无缝连接,推进信息化的综合集成,实现产业链信息化实时的互联,使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过程和企业经营管理实现动态衔接,逐步实现企业业务应用集中和实时管理;在供应链上,可以充分整合供应商、物流商,全流程全供应链的资源,提高上中下游企业之间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水平,实现供应链高度协同,提高企业价值链的管理;在企业产品上,通过智能化模块,跟踪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售后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跟踪和反馈能力,提高产品的研发能力和效率,加强对产品的管控能力、服务能力,实现企业产品向价值链高端演进。在“互联网+”倒逼下,生产制造、销售物流各个环节都在信息互联网化过程中。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