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自推出以来,就备受舆论关注。交通运输部近日公布的《关于促进手机软件召车等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有序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特别指出:“人工、手机、网络召车信息均通过统一的电召服务平台推送至统一车载终端”,再度将打车软件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对此,工信部信息经济专家委员会成员、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生导师舒华英教授表示,打车软件的产生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在引导其良性发展上,既要有政府政策的引导与规范,但应该更多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新规引发争议
此次新规明确将手机软件召车列入出租汽车电召服务范围,肯定了手机软件召车的积极作用,但同时明确了监管原则,要建立统一电召服务平台运转,还要推送至统一车载终端,也就是说,无论用户安装多少个打车软件,但司机那儿只有一个类似车载导航一样的终端,打车软件就以收集召车信息为主,从而引发了诸多争议。
打车软件作为移动互联网的新生事物,经过快的和滴滴持续数月的补贴大战,用户规模已接近一亿,但也衍生出一些负面问题,例如使用打车软件难打车、市场乱加价拉客现象升温、司机开车接单影响安全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出租车运营、管理秩序。此次新规中除了要求逐步实现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统一接入管理外,还提出要严格执行出租汽车价格管理规定等。对此,有网友戏称,“打车软件烧钱圈地,算是白烧了”。
对于交通运输部统一收编的想法,目前各打车软件商持保留意见,认为出台相关监管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其初衷是积极的,但具体做法值得商榷。的确,从目前的市场发展来看,打车软件并非一“统”了之。
据舒华英分析,打车软件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目前的确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对行业的监管要以盘活市场为主,而不宜过度干预、限制其发展。他特别指出,“市场的问题还要是通过市场来解决。”
市场说了算
在交通部发布《征求意见稿》之前,各地也已针对目前的打车软件事件出台了相应的管理规范,带有很明显的地域性,且各地标准不同、做法不一,最严格者甚至直接禁止使用。此次打车软件被列入交通部的监管日程表当中,明确提出“营销活动必须提前10天与主管部门沟通,统一接入和管理之后,各方数据的共享也成为监管的一个方面”。以上内容表明,政府监管细则更加突出,监管内容更加细化。
对此,舒华英表示,政府监管打车软件,其核心是尊重市场规律,对于市场竞争的细节不宜干预过多,具体如何进行市场竞争应该由市场说了算。政府监管重点是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文件,重点对具有市场垄断、支配地位的企业的违规竞争行为、对企业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监管。从之前侧重事前监管逐步向事后监管转变,同时建议可以成立相关的民间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
鼓励创新是关键
目前,各方打车软件进行监管存在诸多争议,从本质上看其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中央政策多次强调不鼓励政府干预市场,要把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让市场在所有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都充分发挥作用,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舒华英特别提出:“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创新产品,打车软件的市场竞争是必经阶段,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需要慎重考量,市场有形的手与政府无形的手需要相互协调。”
“差异化是打车软件发展的重点,主要体现在服务创新上,谁能推出更贴近用户需求、用户满意的服务或能在市场竞争中更快一步脱颖而出,从而引导打车软件市场走出烧钱模式。”舒华英补充道。
经过前期市场培育,大量用户迅速熟悉新的技术并形成消费习惯,尽管还存在问题,但应该鼓励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创新业务,因此对于打车软件的监管,特别是统一电召平台与终端、市场奖励计划提前报备等监管措施,业内不少专家都表示需要慎重考虑,切莫忽略市场规律,“一统了之”并非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