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救灾一线,它们架起“高空基站”、运送救援物资,打通应急救援“生命线”;城市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它们在空中喷出阻燃剂,制服火魔;电力巡检一线,它们高效地识别和定位电网中的缺陷;麦田里,它们高效开展“一喷三防”作业,护航粮食安全……如今,在多个领域都可见到无人机的“身影”。
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人机产业发展让人满怀期待。在郑州市上街区,就聚集了16家无人机企业,无人机产业成为上街区的特色产业,无人机产业链被郑州市列为着力发展的重点产业链之一。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上街区的郑州通航试验区采访,看郑州无人机产业如何“飞”出一片天。
危急之处显身手
河南三和航空工业有限公司机加工车间内,数控车床正在紧张运行;组装车间内,两架无人机已经基本完成组装;展厅内,多款无人直升机和载人自转旋翼机分两列展示。
三和航空2015年落户上街,最初主要研发载人自转旋翼机,该公司研发的“太阳之鹰”自转旋翼机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打破了一直以来自转旋翼机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填补了国内空白。
2017年,该公司开始研发应用场景更加广泛的纵列双旋翼无人机,成为国内较早研制大载重纵列双旋翼无人机的企业,也是中部地区为数不多的无人机生产企业。
三和航空所研发的纵列双旋翼机型分多个系列,经过升级迭代,载重从最初的50公斤,发展到现在的350公斤;应用领域也从最初的农林植保,发展到现在的物流运输、城市消防、森林消防、应急救援等多个方面。在国内大载重工业无人机生产领域,三和航空目前处于第一梯队。
展厅内,红色的S100消防无人机很是亮眼,这是三和航空自主研发的一款适于城市高空灭火救援的利器,可以解决消防无人机行业中的航时短、载重小等难题,能有效提高抢险救援效率、降低救援物资成本。
“当城市高层发生火灾,我们的消防无人机可以从消防车车顶起降,搭载灭火剂或高压水管进行灭火。目前已经列装河南、河北、辽宁、湖北、江苏等省的消防系统,在全国占有80%的市场份额。”说起这款产品,三和航空行政总监岳庭语气中满是自豪。
去年夏天,受连续强降雨和上游洪水过境影响,河北涿州市通信基础设施严重受损,三和航空的无人机参与了当地应急通信保障。“这款SG500无人机起飞要求低,对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或山地、河谷、高原等地形条件都有很强的适应性,去年夏天曾经参与涿州应急救援,在空中架起‘移动基站’,助力灾情严重区域恢复网络通信。”岳庭说,2024年,公司将在巩固消防市场份额的基础上,重点开拓应急救援市场。
加速构建无人机产业链
无人机研发,科研力量很重要。三和航空目前有员工70余人,其中研发团队20余人,均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主要负责总体设计、测试等业务。
目前三和航空拥有40多项专利。除了自主研发,三和航空也跟一些高校合作,共同开展一些课题研发,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S750是三和航空最新研发的机型,载重可达350公斤,适合森林消防的投弹灭火和灭火剂补给运送、山区工程吊装、物资运送等。岳庭介绍说,根据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设计、生产大载重无人机需要取得适航许可。“我们目前正在对相关机型进行完善提升,尽快开展适航许可认证。”
如今,三和航空已经逐渐成长为郑州无人机产业的“链主”企业。岳庭说,公司用的飞机零配件,有的是自己设计、生产,有的是找外协厂家代加工,公司会优先选择区域内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合作。
无人机应用方面,不仅是三和航空,郑州通航试验区内的其他企业也是各有亮点:河南通航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创建的“通航5G+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连续2年入选河南省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无人机物流配送项目入选全省首批新服务新供给重点培育项目名单;郑州鲲鹏通用航空有限公司2022年建成无人机巡检调度平台,与豫北多地市进行合作,为城市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提供服务……
目前,上街区正在加速构建涵盖产品研发、农林植保、智慧巡检、应急减灾、飞手培训、教育研学等多个环节的无人机产业链。
统筹谋划助腾飞
如今,低空经济应用领域广泛,发展空间广阔。低空经济已成为产业发展新赛道、经济增长新引擎,是新质生产力落实到科技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上街区着力打造“通用航空之都”,无人机产业是上街区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通用航空的重要抓手。对于无人机产业发展,上街区已经明确了发力点——
加强无人机研发。打造高端智库、高技术研发、产业培育和高端人才培养平台,建立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一体化机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大力发展无人机制造。以无人机整机制造为牵引,带动配套产业集聚,推动上下游企业集群发展,不断增强无人机产业核心竞争力。
拓展无人机应用服务场景。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推动无人机在巡检、监测、农业植保、应急救援、物流配送、无人机编队表演、“无人机+VR”等领域规模化应用,打造一批无人机特色应用场景。
培育壮大无人机服务。发展无人机设备维修、养护、专属险种等专业化现代配套服务业,大力发展农林植保、电力巡线、警务飞行等定向驾驶员培养,构建多层次的无人机人才培养体系。
完善无人机基础配套。规划建设无人机起降点、智能起降柜、eVTOL起降场等多层次、多场景起降设施;推进地空5G通信、北斗定位导航等低空信息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构建低空智慧飞行网络,实现无人机低空飞行监视、导航全覆盖。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立足无人机产业‘建圈强链’目标,寻找项目线索,开展‘上门招商’,建立招大引强的招商体系,依托品牌优势和产业优势,抢抓机遇,积极申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打造‘研发+制造+服务+应用’深度融合的专业无人机产业生态系统,全力推动无人机产业热起来、飞起来、强起来。”郑州通航试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期待郑州无人机产业“飞”出新高度。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