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6-27日,第四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于国家传感网示范中心——无锡市隆重举行。由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六大部委联合主办的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已成功举办了三届,物联网产业作为国家未来战略的制高点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群关注。作为国内级别最高、影响力最为深远的物联网行业年度盛会,凝聚精英智慧,引领行业发展,推动产业融合,大会的召开备受部委领导和产业界人士的瞩目。
智能医疗行业研讨会也是本届大会的亮点之一,这也是近几年市场呈爆发式增长的两大领域。智能医疗行业研讨会由东软(无锡)常务副总经理常洁女士、凯福莱董事长谢建浩先生、医惠科技董事长章笠中先生携手优秀的民营企业家慧方科技总经理张建中博士、天业智能董事长孙炜一先生、曼荼罗软件市场部经理孙超先生以及从容投资董事长吕俊先生、达晨创投主管合伙人傅忠红先生围绕智慧医疗产业链,共同探讨可穿戴设备的广阔前景、健康物联网新进展、移动医疗的投资方向和趋势等话题,推动智慧医疗产业市场化,推动资本与产业融合,推动智能医疗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造福于民生和社会。以下是部分产业界人士的讨论和观点:
主持人:非常感谢各位来到智能医疗研讨会,我们第四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第一次举办医疗行业研讨会,非常欢迎各位所有女士们、先生们的光临。我作为大会的临时主持人,我很惭愧,因为我有幸在这里认识大家行业中的精英。
我先介绍一下我们在座的主要嘉宾。来自宁波凯福莱特种汽车董事长谢建浩先生;无锡识凌科技董事长刘军博士;医惠科技副总经理戴松青先生;无锡慧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中博士;无锡市天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炜一先生;无锡曼荼罗软件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孙超;从容投资董事长吕俊先生;达晨创投合伙人傅忠红先生。我是来自东软集团(无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洁,我今天希望能够在上午的时间里面,给大家带来有关医疗、智能、物联网等方面的全面诠释。我们接下来进入我们大会主题。我们在之前参照了大家所有意见,找到今天的主要主题。因为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在健康、医疗、养老等方面做了几次的会议。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等等的一些方向的诠释。
那么我们根据目前的情况和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锁定了下面几个方向,我先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在这几个方向上广泛发言。接下来有请各位的嘉宾做简短的自我介绍,然后我们再进入大会的主题,有请。
谢建浩:我简短的谈一下常总给我的题目。智能医疗行业研讨会我认为这个非常实际的一个题目。我们这个公司大家可能也有所了解,我们主要做应急救援、院前急救等,这是我们公司的几大市场。我们公司的理念是:与生命同行,与时代同步。我们是什么样一家公司呢?是为呵护生命提供更多方案的企业,这是我简短的一个介绍,谢谢大家。
戴松青:我们医惠科技是做医疗信息化,我们现在一直讲智慧医疗,前段时间我们讲数字医疗,数字医疗和智慧医疗的区别不明显。我们这次主题是智慧医疗,我们一会儿可以分享一下这两个区别,我主要讲这些。
刘军:我们识凌科技主要是侧重在自动识别的技术,在医院智能管理方面,我们的业务领域是比较广泛的。谢谢
主持人:我们之前都是在行业内进行探讨,我们头一次请到行业外请到投资的合伙人先生。
傅忠红:大家好,刚刚看到嘉宾大部分是业内的,我们作为一个局外人。我们对这个行业非常看好,我们达晨是国内成立比较早的基金,投了190个企业,我们在医疗健康这个行业有很强的团队,国内第一个上市的IPO医院就是我们投的。我们在医院和健康、医疗智能化这方面投了一些相关的项目,今天来的也是跟行业的专家们跟大家一起学习学习。
主持人:我们之前医疗行业是自主经营,我们通过投资人,我本人是上市公司,已经经历20年的上市经历,上市是双刃剑,我们要管理好自己,同时要把自己开放给社会。
张建中:大家好我是无锡慧创始人张建中,我们过去是谈医疗信息化,但是医疗信息化在中国进展的非常快,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现在谈智慧医疗。我们特别专注在目前医疗信息化的项目,医疗临床数据做一个更好的标准化、智能化的处理,这种方式能够让这些数据更好的被应用,能够把数据这一块做好。希望能够在智慧医疗这个非常大的产业当中,能够为这个产业带来相应的价值,非常感谢,也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能够和在座各位精英一起学习和探讨。
主持人:孙总是无锡市的政协委员,无锡市物联网协会的副理事长,无锡市医疗物联网的秘书长。之前可能拜访过众多企业,我想在座人很多认识孙总。
孙炜一:我们谈到医疗物联网它的范围比较广,涉及到健康、医疗、医院管理,我公司在医疗这一块,我们把医院的电子标签整体信息化。我们做这个医院电子标的方案时候,我们侧重把传统的设计电子标签这一块内容整合到我们医疗物联网信息平台。这个平台把所有跟医院标签应用有关的数据,我们跟医疗信息平台对接,跟业务系统有关的医疗信息去对接,形成我们医院三大应用系统。一个一卡通系统,医院的消费系统,医院的IF卡应用。经过这样的整合过程,其实把我们医院的很多资源得到了一个比较大的整合,在医疗管理上形成一网多用,对医院整个管理通过我们互联网技术,形成高效的、低成员应用。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这个研讨会,能够和各位在医院它方面物联网应用专家一起探讨一下我们整个医疗物联网的产业化,以及产业链这一块整合应用,能够为我们的医疗建设做出一份贡献,谢谢。
孙超:大家好,我是来自曼荼罗的孙超。从10年开始我们逐渐扩展大全医院的信息化、区域医疗这些领域。曼荼罗目前的产品体系主要有临床信息化这一块,再就是医院信息平台、区域医疗信息化这几个领域。第二,在区域这一块目前也是做了十几个城市,它跟卫生部说的基于健康的区域卫生,基于健康的区域卫生从09年开始做之后,把我们基层社区的公共卫生内容都能够整合到平台之上。但是面向我们群众最关心的医院信息整合,其实现在还是有一定空间和问题的。所以说我们从这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以电子病例为基础,实现区域内医院之间的整合,一个是数据整合,一个是业务整合,实现协同应用,面向卫生部等等不同的医疗管理之间实现的一系列决策主要 的应用。这是我们近些年,在整个业务上面拓展的。目前面向全国我们已经达到20个省市,300多家医院。我们逐渐深化以电子病例为基础的临床信息化,根据卫生部的标准,或者卫生部的要求 为基础,实现一系列的临床路径、单病种、移动医疗等等这些。第二就是扩展区域应用,能够深化我们一系列模式。今天在这个研讨会希望在区域医疗这方面,我们以电子病例为基础,下一步我们可以有什么样的发展,希望能够与大家一起探讨,或者得到大家的一些指点。第二,我们社区内实现各种检测数据的上传,并且能够在社区看到大医院检测数据,同时也能够实现我们医院医疗专家对于社区居民这一块的宣教,或者说健康的综合管理。在这个基础上,如何能够整合我们的运营商、软件产品的供应商,能够整合资源实现综合应用,希望能够跟大家一起探讨,谢谢。
主持人:孙总从医院信息化的基础谈到区域和社区。现在角度因为医疗关乎 到百姓生命健康最基本要素 。各位嘉宾也比较多,在之前我们有过很多交流,在网上,包括在各种传媒方式上面都跟大家做了很多交流。
我也要给大家做一个简短的介绍,我是来自东软集团常洁,东软集团大家比较了解,我们之前有20年从事医疗卫生行业的经验,12个大系列,50多个产品的设备制造,到医院信息化,到区域医疗。我们在整个医疗行业从业人员达到8000人规模,目前在国内应该是比较大。我之前看了一下,除了医院信息化和院内的临床以外内容,我们是要做一些先行者。我们今天有必要在这几个问题上做一些详细探讨。
我之前准备了五个议题,看看大家在这几方面是不是有共识。
第一个议题,健康和物联网的新进展。以往讲医疗,医疗就是救治这一块,从整个生命周期来讲健康是主要的,怎么样把治疗提升到调整到我们亚健康生活习惯和模式。
第二个,大数据与医疗物联网。因为我们比较了解物联网的发展基于大数据和云平台技术的发展,使得物联网发展成为可能。
第三个,物联网和智慧健康怎么样贴近大众生活。之前我们讲我们如何把在医院系统延伸到社区,在社区进行数据管理,然后和医院的数据共享。我们怎么样从救治提前到对亚健康人群的管理,提升到我们整个生命周期的生命形态,实际上就是我们讲的生活习惯。我感觉物联网在健康领域可能要做的事情就比较多了。
第四个,可穿戴设备,之前有人说不愿意用穿戴设备,我现在佩戴的东软集团的一个表,这个是佩戴。我发现最近也有物联网的背心,或者是其它的这些东西。我感觉这叫可穿,所以说可穿戴还是我们一个比较广泛的领域。我感觉这个肯定是文字游戏,实际上在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要面对。
第五个,在大健康领域,包括移动医疗领域,我们在座各位所有的嘉宾都是从固定医疗转向移动医疗做贡献。在这方面从发展过程当中,我认为我们原有的这种模式和资本已经受到了整合社会和我们自身的巨大挑战,所以说这次会议,专门安排了两位投资人参加我们的论坛,另外一位还在路上。
我们第一个要研讨的就是健康物联网的新进展,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研究和进展实际上起源于我们在整个从国家政策,一直到数据的结构,包括区域医疗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目前实际上面对的医疗的环境,医疗的方式,我们可能对医疗的发展来讲,可能提出更严俊挑战。接下来有请各位嘉宾演讲。
谢建浩:五个问题首先要有一个上面顶层的认识,因为大家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他对医疗这个行业,我估计我们需要去清晰一下。其实智能医疗行业研讨会这个命名有待商榷,智能医疗跟智慧医疗是两个概念,因为智慧医疗更强调管理,智能医疗更强调于它的功能,所以说我们这个要清晰一下。我看大家各位嘉宾都在谈很多的管理问题,底层有很多产品,顶层有很多数据,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现象。我们把这个课题扔出来做研讨,我认为是非常好的聚焦。
首先我们要定位,定什么位呢?我们研讨什么,我们研讨什么样的内容,刚才常总已经说了五个问题,我认为五个问题上面还要解决一个问题。所谓医疗行业它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东西,不仅仅是医院,大家一定要看到这一点。医疗我以为就是医疗行业它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概念,公共卫生里面分院内院外,大部分人聚焦到医院内这一块。还有一块庞大的,散发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角落, 和每个人有关系的公共卫生领域,它是院外的。医院外面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健康问题,叫普遍的健康问题。
这样来探讨的话,大家可以亲身体验到,我去年谈的是院前急救,叫智慧急救。你说人生病首先想到是什么?要救,这是很紧急的情况。院前急救这个东西是保证生命最重要的环节,这个概念要清楚。还有血液中心,所有的一年救人没有血液这个基础是肯定不行的。还有疾病防控,这是一个普遍为大众所健康服务的疾控。你看到CDC就会想起疫苗、重大疫情等等。当然还有很多的医疗管理机构,医疗行业管理机构,我们最熟悉的是医院,这叫院内这一块治疗。
其实院内是以后的事情,院前是关键事情,要提高中华民族之健康一定是院外要做的。现在在做的叫慢病管理、社区健康等等,其实这都可以包含在医疗行业的几个纬度当中。
这样以来,我们更清晰会展现一幅非常有定位感、空间感的行业,当然我们周边应该是社保,还有慢病管理等等。所以说我们在这个框架下来讨论我们这五大问题,我认为更有意义,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谢先生的高瞻远瞩。我们现在把更多精力放在院前,院前离开了医院,首先是院前急救这一块要做大量工作,在之前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状况,提高我们的生命质量,提升我们的健康能力,改善我们的生活态度,以至于生活习惯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议题。我们在健康领域,可能要做的事情比较多。我们面对13亿人口健康保健问题,面对更多医疗费用超支的问题,我们怎么样他们物联网和智慧医疗体系提升我们的这个观念。有请戴先生诠释一下。
戴松青:健康物联网一定是围绕着人体展开,在各个阶段里面,我们物联网的技术都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智能化的变化。第一个是解决感知的问题,不管是治胃病,现在有很多穿戴设备,要感知人体自身。第二个要解决传输通道问题,如果在普通消费者戴了手镯,那么它这个传输通道可以是手机作为通道。如果是在医院这个层面,可能我们要建立在医院层面物联网数据的通道。第三个是要解决数据的问题,刚刚很多专家都在讲,后面医院各种业务,各种信息化都是围绕着数据展开,最终这个数据要被医院掌握,个人掌握。第四个解决反馈的问题,反馈在各个层面,如果在医院层面上面,可能这个反馈是随着信息化的改变在不断变化。最开始大家面对是电脑,后面移动化了,可能是面对平板,或者是手机,包括我们医院能够看到的各种各样。
但是在每个层面上面,物联网已经成为我们智慧医疗发展的瓶颈,现在可能已经有很多芯片能够测一些非常精细化的生命体征。我们都是通过医院,住院时候有一个环节,用药以后需要关注病人体征保护,我举温度的例子。每隔两个小时拿一下体温计去测,慢慢我们有移动医疗了,可以通过在床边直接记录。但是它解决 不了信息输入 的入口问题,这里就会碰到很多问题。医生一个一个测量过,后面记录时候可能会忘了是多少度,这个时候我们数字化阶段它其实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但是如果说这些问题我们通过放在病人身上的温度标签传感器来解决,它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
作为一个信息化的角度来讲,它的入口是感知层面。物联网的感知是人的第六感,现在用眼睛、耳朵、手感知我们的环境,在物联网感知传感器加入的时候,这个感知手段进行了延伸,这就是根本性的变化。
在医院角度来讲,我们在做什么呢?我们解决了几个问题,特别是在医院。我们第一个解决统一通道问题,我们应对 这个问题在医院里面把所有标签统一三网的通道,能够达到我们医院的数据中心。第二个要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现在我们要测体温,所以说能够通过这个数据到了一个系统。但是这些体温数据可以为医院各种环节所应用。我主要分享这些。
主持人:我们现在在座各位关注更多是院外、院前,是大健康领域,把治疗这部分怎么样提前。当然治疗一直是很重要的,是到今天为止比较难解决的。我们接下来有请吕俊 先生做一些各方面的介绍。
吕俊 :我们上海从容投资公司是一家私募基金,我们旗下有一个叫从容医疗信托,是专注投资医疗产业上市公司的基金,是一个10亿规模左右,我们整个公司30多个亿。我们在医疗行业的私募基金里面是全国最大。
我们对医疗健康产品关注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从2009年筹备设立到10、11年,一直延续到现在,所以说对整个产业还是有很多感受的。借助这个机会,我们谈一下对医疗产业投资的一些感受。
第一个,现在医疗健康产业,包括资本市场,包括我们自己最深的感受。医保控费是一个大方向,过去医疗健康产业大家想到就是药。但是药在全世界也一样,都是由医保报销,由政府买单为主。所以说它的商业模式是很紧密的跟国家政策,跟各个省医疗政策联系在一起。现在随着医疗控费压力是越来越大,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国家有限的医疗保健支出里面,有很多使用不合理的部分,这个我们就不谈了。因为我们主题是讲物联网和医疗之间的关系。
这种控费大背景下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发展趋势?这个是我觉得应该重视的。如果大的盘子在国家买单这部分减少,它会产生两个趋势。第一个,帮着政府控费的这些东西会是产生一些投资机会。比如说医疗信息化系统它能够使浪费,使这种不合理的医药支出,不合理的检查支出能够减少,这类系统对政府有用,可能会获得政府采购,这是一个方向,二级市场上面也有这样的公司。包括作为花钱这一方,包括还有将来还有一块,就是辅助保险公司进行病种计算,从软件角度,这个不是与这个同一类。另外一类,脱离开政府站在健康消费者的角度,站在病人角度,就是帮助他们不走政府支出这个体系,从自助的角度,这个领域就很大了,帮助他们实现一些健康管理的目的,这是我觉得空间非常巨大。
现在我们出现的已有的可穿戴设备,它可以实现基本的体征数据的采集,比方说呼吸、心跳、血压,这些指标现在完全可以采集到。这一块它的普及度还是非常低的,资本市场对于这一块上市公司现在做出的反应是相当好的。市场上面有一些机构跟我们合作的,也有一些朋友送的计步器,它现在跟微信连接在一起,几个朋友大家互相监督一下,看看谁每天走的路比较多然后排名,它跟微信结合在一起就有市场了,就有人会去买单。从健康消费者这个领域看的话,其实它是完全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其中有很多原先认为是没有投资机会的一些产品,现在看来它跟健康管理挂钩了就有机会了,这是可穿戴设备作为个人健康指标的测量,它是有一个很广阔的前景,这是第一块。
主持人 :感谢吕俊先生的演讲,之前我们太纠结院内的管理,比如说特别纠结于一卡通,纠结于院内的这些医疗。当然很多医疗数据到目前为止我们也碰到很多瓶颈,医疗数据在开放方面是有很大的壁垒的。但是随着医疗和健康领域的逐渐发展,可能这种壁垒越来越小。一个是帮助医疗机构节省合理开支。
最近全国二级医院所有病种将被作为临床路径统计,这样的话对控费方面就有一个极大的利好。如果国家政策发展了以后,技术肯定要跟着国家政策走。第二个,刚才吕俊 先生又强调了一下,我们怎么样来关注更多人的健康,我是做医疗信息化转做个人健康的人,我特别深刻体会到。在之前可能是买与不买的问题,买谁的问题,那现在在健康领域我作为从业人员不得不呼吁大家。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我们开车时候一年在车辆保养上花很多钱,我们在身体保养上是不是花费了一点精力和金钱呢?是不是给它更多关注了,因为这个载体是创造生活和创造未来,我们是不是真正给它更多维护了呢?
接下来刘总您发表一下您的看法。
刘军:我今年年初在美国参加一个医疗研讨会,像苹果上面跟健康相关的应用就上万,但是真正用户用的有什么应用呢?用的比较多的是健身、减肥,因为这种应用大家比较关心,跟医院也没有直接联系。还有国内的观点,我也很奇怪大家都去三甲医院,三甲医院像超市一样,上个电梯等5到10分钟。如果大家观念都没有改变,社区医院都不愿意去,你还说我戴个东西就可以传数据,这个更不可能实现,首先要改变这个观念。其实国内医院还是发展很快,三年之前你在医院很少看到条码,但是现在你去三甲医院看到很多条码,发展还是非常快的。因为发展是两方面,一个是跟健康这一块,跟健康这一块有很多商业模式各方面的突破,一些观点的改变,院内的信息化我觉得是比较重要一块。因为医院里面如果不能提高医护人员关系,不能提高工作效率的话,那这些数据谁来看。所以说医院里面信息化现在还是进步很快的,就光说条码,三年前是很少在医院里面看到条码,它在现阶段解决了医院很多效率问题还有预防医疗方面起到巨大作用。我也戴了一个腕戴,但是因为今天早上我洗了个澡,条码读不出来了。我给大家播放一个视频。
现在在医院内部条码已经开始规模应用了,应用越来越多。电子标签大家也知道,也是一个取代 条码的新技术,新的技术取代一个传统的技术时间会比较长,是一个逐步 取代过程,所以说在医院应用过程当中是以条码为基础的应用,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刚刚我给大家看的这个视频,我个人觉得是应该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首先能够满足医院专业的条码应用,在医院里面有各式各样条码它怎么去读?而且它的功能量很大,不可能花很长时间。现在也有拿着手机拍条码,后来试用之后全部淘汰了,因为它达不到行业的要求。条码是现在越来越小,最小的条码只有5毫米,识别度也大大提高。在医院电子标签取代条码应该也是一个逐步 的过程。我举个例子,有了电子腕戴之后,接下来在医院人员设备的定位就可以实现了。我就先讲这么多。
主持人 :感谢刘总。我们电子标签肯定是将来物联网发展和需求一个方向。刚刚吕总说在外面转悠了半个小时才找到这个地方,你要把门牌号码说准确的话,那么它绝对是唯一的位置,包括单号双号。我有的时候去上海,你不要讲什么路什么路,就讲多少多少号。我们无锡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在我们物联网推进下,把城市标签做的更完善更完美,也是我们的一个话题。
接下来有请我们傅先生介绍一下。
傅忠红:我也在思考这个事情,最近我们看项目看的非常多的是智能的、智慧的设备和产品或者系统。谢总讲到更提升的话题,我的观点跟在座各位嘉宾不一样。一个是院内,或者说在院内外面一点,它是一个B2B的业务。这个产品可能采购方不是病人,更多是院方。做这个产品要做得好的人,我觉得这个难度 很大。在医疗行业能够把院内作大的企业现在国内也没有几家。院外的话是消费,院外有一点像手机行业,产品五花八门各种各样都有,太多了。刚刚嘉宾讲到有一些小的市场,真正要形成大的产业,必须有一个很强的人,能够做到极至。它有可能借助一些专业的平台介入,打通这个数据。我们做B生意的人,可能有一些接口把它的服务延伸。这方面我不知道业内 大家怎么思考这个事,有的时候不要想太多。我从投资角度希望大家能够聚焦每个产品,谢总能够把救护这个系统做到极至,因为想的事情太多最后什么都拿不到。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