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记者从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河南省分区赛正式启动。 本届大赛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等12个单位共同组织举办。以“创响新时代共圆中国梦”为主题,采用“1+3”模式组织,即1个主体赛加3个专项赛。其中,主体赛分为制造业和服务业2个项目组;3个专项赛分别为青年创意专项赛、劳务品牌专项赛和乡村振兴专项赛。其中劳务品牌专项赛为首次设置。 大赛以第六届“豫创天下”创业创新大赛和第二届“凤归中原”返乡创业大赛为依托,实现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河南省分区赛三项赛事合一。与往届相比,今年大赛赛事规模、影响...
4月7日,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近日,省财政拨付6亿元资金,用于我省数字经济和生物医药新材料政府引导基金首期财政出资,以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和财政资金引导放大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数字经济和生物医药新材料领域。 据了解,去年我省设立了150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早中期创新型企业或创新类、天使类项目。今年又设立30亿元的数字经济政府引导基金、20亿元的生物医药新材料政府引导基金,支持我省数字经济和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跨越式发展。大力发展天使、风投、创投基金,为省科学院、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提供坚强金融支持,助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
40293项科技成果、6146项技术需求、11762位高层次人才……4月7日,记者登录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首页上即时更新的一个个入库数据引人注目。该平台建立3年来,促成的成果转化交易额已超过25亿元。 为落实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边建设、边运营”要求,我省于2019年5月启动了这一“云平台”建设。“3年来,我们不仅搭建了省内最全面的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高质量成果库和全省产业技术需求库,并且开发了科技成果与技术需求智能匹配AI模型。”平台运营方、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常林朝告诉记者,由此形成了该平台的一大服务亮点——开展技术交易“撮合”服务。 &nb...
加快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举。4月6日,记者获悉,《郑州市新基建建设示范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正式发布。 该规划显示,发力新基建,郑州有了新布局和新目标:建成中原城市群新型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核心承载地、中部地区崛起示范和带头城市,打造全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标杆城市、创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区。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换道领跑战略”等“十大战略”,要求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在传统产业上高位嫁接、在生态圈层上培土奠基;加快构建系统完...
数字是一种全新的动能,具有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现阶段,河南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数字化都将是关键驱动力。 数字工厂助力河南制造升级,数字农田夯实“中国粮仓”,数字政务提升政府服务能力……我省前瞻布局将建设“数字河南”作为赢得未来的战略工程,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核心产业、数字融合应用、数字治理能力、数字生态体系“五位一体”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加速成型。 壮大数字产业“一号工程” “造世界上最好的服务器”,位于郑州航空港区的超聚变...
近日,河南省通信管理局调研组先后赴河南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调研5G规模化应用推进情况,要求各公司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按照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关于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推动5G技术全行业和全领域复制、推广、应用的要求,全力推动5G规模化应用,赋能河南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调研组听取了各公司2021年5G建设发展工作汇报,深入了解5G应用典型案例和5G规模化应用情况,对各公司2021年5G网络建设和5G规模化应用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今年的5G建设发展指明方向。 调研组指出,推动5G规模化应用是政治要求、河南需要,全省信息通信行业要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加快5...
近日,由中国工程院、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成功举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 辛国斌指出,创新是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动能。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新兴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企业活力持续提升,创新环境大幅优化。 辛国斌强调,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需要各国加强开放合作,通过科技创新共同探索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方法,应对时代挑战,促进人类和平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4月6日,赛迪顾问发布全国创新百强区(2022),金水位列榜单第8名,是河南省唯一上榜的城区。 据悉,赛迪创新百强区(2022)构建了“创新生态、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成果”4个一级指标、“地区生产总值、R&D投入强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等16个二级指标的城区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区科技创新、产业技术创新、改革创新等重点领域创新水平进行了全面分析,对全国(除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外)906个地级市市辖区创新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形成了2022年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 金水区拥有43所大中专院校、3.8万家科技类企业、723家高新技术企业、46个院士工作站...
记者昨日从市发改委获悉,《2022年全市扩大有效投资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出台21条政策“组合拳”,助推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实施方案》聚焦主要领域抓投资、聚焦重大项目抓支撑、聚焦项目储备抓谋划等五个方面,21条措施则包含强化工业投资支撑、加快基础设施投资、稳定房地产开发投资等。 其中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措施中,明确实施“8946”重点项目促进计划,将935个重大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管理,确保2022年新开工项目214个、完成联审联批事项1278项,完成投资4670亿元以上。 加大项目投资激励,《实施方案》提出要每季度通报固定资产等工作评价结果,对每季度区、县(市)排名第一的奖励150万元。对制造业...
4月6日,清明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全省第四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举行。省委书记楼阳生讲话,省长王凯作工作部署。 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通报全省前三期“三个一批”项目进展和招商引资情况。郑州市、开封市、驻马店市汇报“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开展情况。签约、开工、投产企业代表作了发言。 楼阳生代表省委和省政府向签约、开工、投产的项目单位和企业表示祝贺。他指出,自去年“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全省上下以抓项目带动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已然形成,大项目、新项目、好项目持续增加,“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与“五链耦合”“四个拉动”“万人助万企”等融合贯通,打出组合拳、激发新动能,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精气神不...
4月6日,我省正式启用药品经营企业(批发、零售连锁企业总部)药品经营许可证电子证书,此举是落实国务院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有力举措,也是药品监管部门在加快推进网上审批、网上办事方面作出的积极探索。 据了解,电子证书包括药品经营许可证正本及副本,与纸质的药品经营许可证书的正本、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申请人可在网上申请许可事项,经网上预审、受理、审查并获得批准后,行政审批系统即时向申请人发出通知,并通过河南政务服务网和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门户网站向社会公示许可情况。申请人可自行查询和下载许可证电子证书、打印纸质证书。自主打印的纸质证书与药品监督管理部...
郑州技术交易市场活跃着一批特殊人群——技术经理人。三个多月前,郑州市首期技术经理人培训班在龙子湖智慧岛结业,225名学员成功拿证上岗,同时同地,郑州技术交易市场正式揭牌运营。到年底,这支队伍将达到500人规模,推动郑州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00亿元。 技术经理人,按国家发改委就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所作名词解释,指在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从事技术转移的专业人士,“能帮助科学家寻找合适的合伙人、组建创业团队,熟悉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和操作程序”。 科技成果转化难,困扰着企业家,也困扰着科学家。一些科技工作者为了成果转化,忙于跑项目、签协...
4月1日,记者从省工信厅获悉,我省七部门联合推出的“专精特新贷”融资服务平台——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云平台已正式上线运营,首批26家合作机构已完成线上注册,各梯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踊跃注册并提出融资需求。 “专精特新贷”是指合作银行通过银行直贷、银担合作和投贷联动等金融服务模式向支持对象发放的信用类贷款,支持对象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单一企业在所有合作银行中“专精特新贷”业务累计授信额度上限分别为5000万元、3000万元、1000万元。 据介绍,申请“专精特新贷”的企业,首先在河南省中小企业...
“上周省科技厅通知我们填报项目绩效表和资金拨付表,今天会计告诉我,验收后补助的200万元经费已经到了公司账户。”4月1日,南阳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发展规划部经理刘吉敏兴奋地告诉记者,“真没想到会这么快!” 这笔经费来自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下达的2022年省重大科技专项首批经费。与往年不同,本次资金下达首次实行“直通车”制度,即由省科技厅直接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改变了以往按省、市、县(区)财政分级拨付的资金下达模式。 “过去我们收到的项目经费,是由省财政厅拨到市财政局,市财政局拨到开发区财政局,开发区财政局再...
4月1日,2021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名单公布,王家耀院士、白跃宇研究员被授予2021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是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家,现任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导,河南省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教学科研工作,为学科建设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白跃宇研究员是省科技创新团队肉牛遗传育种第一学术带头人,中原学者,长期致力于动物遗传育种和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研发,培育出了专用肉牛新品种夏南牛和南阳牛肉用新品系,提升了我国肉牛业的核心竞争力。 ...
3月31日,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今年前两个月,全省企业研发费用68.3亿元,同比增长39.1%,保持了连续三年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研发费用投入强度(研发费用/营业总收入)为1.2%,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投入前五名的行业分别是机械、冶金、化工、电子和建材,研发费用达49.9亿元。研发费用投入前五名的企业分别是宇通、郑煤机、中航光电、中铁七局和平煤神马集团,研发费用达到12.4亿元。 记者获悉,为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我省出台一揽子财税政策,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采用“基础+增量...
3月30日,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第8批全球“灯塔工厂”名单,全球共13家工厂入选,国内占6家。其中,凭借先进工业4.0技术在产业链全流程的广泛应用,位于郑州经开区的郑州海尔热水器互联工厂成功入选,成为全球热水器行业“灯塔工厂”。 “灯塔工厂”作为数字化制造和全球化 4.0的表率,被视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已然成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示范样板。郑州海尔热水器互联工厂利用工业物联网、大数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首创行业技术融合应用63项。其中,工业4.0技术20项,先进制造技术43项,智能制造水平实现行业引领。世界经济论坛(WEF)评审专家评价:郑州海尔热水器互联工厂作为一家新建工厂,利用大数...
昨日,记者从河南省科协获悉,我省今年将举办110项重要学术交流活动,聚焦学科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需求,将有效推动学术资源与创新发展融合,助力国家创新高地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学术创新引领,提升学术交流活动的规模效应,河南省科协遴选公布了2022年度全省学会举办的重要学术技术交流活动。其中,50项左右学术交流活动,将统一纳入“科创中原论坛”,重点打造具有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学术交流活动品牌。从活动内容来看,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河南省水利学会将举办黄河流域生态修复高峰论坛,河南省气象学会将举办黄河流域气候变化和生态发展高层论坛;瞄准“双碳”目标,河南省农业工程学会将举办中国(郑州)生...
健康扫码已经成为市民日常出行的必备,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从市大数据管理局获悉,昨日,郑州市的扫码系统迎来升级,市民可自主查询“码变色”原因,快速寻找转码途径,且可在扫码后一键查看“行程码”。 本次郑州市扫码系统升级进一步丰富了赋码信息,包含赋码来源、赋码时间、赋码原因、转码渠道推荐。让市民知道自己的“码变色”原因,快速便捷地寻找转码途径。另外,系统升级后,大家可以通过“郑好办”,点击“郑好码”实时查看自己的健康码状态、核酸检测结果、新冠疫苗接种及电子接种凭证,更快速全面掌握个人疫情信息。 针对需要同时展示“健康码”和“行程码”的场景,升级后的郑州“健康码”新增行程卡的功能,群众在场景码页面点击...
2022年3月31日上午,郑州金水科教园区管委会、郑州市信息化促进会、河南宇智数字产业研究院组织金水科教园区信大捷安、金惠、山谷网安等十多家信息安全骨干企业在郑州市信息化促进会召开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申报咨询研讨会。 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是针对国家鼓励发展的细分产业领域,通过政府组织引导、各方优势资源汇聚、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形成的具有区域特色和产业特色、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显著支撑和带动作用的产业集聚区,是地方科技部门直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平台。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