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诸如工业云、智能制造、智能工业等概念的不断出现和广泛应用,两化融合正面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实际上,其发展的重点是“融合”、“渗透”四个字;就是要更加“融合”,与各行业各业、与各个领域要更加融合;要全面“渗透”,这才标志着真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另一方面,就目前国内外各企业都在争夺竞争优势制高点而言,美国围绕网络空间的战略,发展了包括电子商务、先进制造业等许多好东西,在其竞争态势下都在围绕着争夺制高点,也反映出当今全球信息化社会进入了一个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新的竞争阶段。其主要表现为:
第一、相互融合:作为融合,我们十八大报告里提到深度融合,这个融合的概念是很深刻的,在各个业务、各个行业、各个层次上,都要进一步深入融合,要形成新的产业。
第二、全面渗透:不要把应用信息技术看成很高深的事,好像只有专家或者企业技术人员才能够掌握,其实不是这样的,而是现代社会需求提出的一个要求,就是应该以常态的准则,像水和空气一样,能够渗透到每个角度,能够被每个人所接受。例如现在的智能手机,包括应用以及推广模式就正在往这个方向发展。手机现在的引领者不是手机的制造商(甚至都不是“苹果”),而是手机的平台,就是安卓这个平台。在引领行业中,现在的手机不仅仅是通讯工具,它将会变成跟移动互联网、跟物联网融合后而形成的工业控制器或终端设备(当然也不仅仅是在工业应用领域);虽然现在手机基本还是瞄准在生活应用层面,但是以后它不仅是生活消费的必需品,也将会变成生产工具,所以应用深度的作用层面上,是要从技术、应用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量。
第三、形成新的产业:现在全球各个国家都在追求这个目标。两化融合就是讲工业,08年以后都是讲工业,实际上当前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新阶段的背景下,大家都正在做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型工业化调整之工作。
一是再工业化。再工业化就是要走出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那么目前我国还处在轻型工业化的过程,现在怎么才能够进一步走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呢?在全球化背景下,新型工业化就需要行业本身的竞争,最重要的就两个途径:一个是全球化,一个就是信息化。因为需求变化了,需求的个性化会导致市场发生变化,所以与需求密不可分的个性化要求就更多。其实,也就是我们机械行业最早提出来的个性化定制,当然这个概念当前应该更加细化,而且能够直接跟市场需求同步,要能够及时做出响应的同时,还要缩短它的周期,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产业间的同质性日趋显著,有利于形成自主产品的组装生产行业。由于产品生产的标准化,产业之间的同质性趋势越来越多,包括手机(苹果都是这样),所以加快形成了产品组装性生产行业。现在台湾组装行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自己有研发,能够提供更多的委托方案来选择,所以要求能从细节上增加同质化,以在竞争环境下高人一筹胜出。目前在很多行业,包括机械制造行业都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国际的或行业的),有需求就有它的发展之路。
三是要求反应速度更快。 由于存在市场变化太大、金融危机严峻、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等原因,就要求我们的反应要快速。只有信息化与工业化进行深度融合,才能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分析处理与快速反应支撑。
第四、技术要融合:下面就使用新型技术进行两化深度融合问题,我谈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1、现在讲的新型技术,就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有把移动互联网和社区网络加进去,也有把社区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分开的不同看法,依现在的趋势看,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谁也离不开谁。大数据离不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的概念不是我们理解的数据有多大。企业也好,行业也好,政府也好,都有大数据的问题,这个数据过去我们叫海量数据,但是这个海量数据跟现在大数据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就是原来的大数据是由机构产生的,而现在大数据的概念主要是互联网产生的。现在互联网产生的大数据,反过来会影响互联网的,这是它最大的问题。所以,现在信息化发展到网络时代的时候,大数据的问题就跟云计算是分不开的,因为有云计算、云服务、云储存的支持,才能真正有大数据,这是个最核心的问题。能够充分发挥它的大数据的存储管理,甚至于它的计算,而且是低成本的,才有应用价值。但总体上讲,怎么才能把这些技术应用到生产领域,即应用到两化融合层面上,这个问题还是很值得我们去研究思考的。在此我要说的是,只有在这种背景下考虑两化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现在是我们对两化融合讲的很好,面临整个工业的发展(包括机械制造行业)实际上是处于前有阻截,后有追兵这么一个形势。现在像美国一些西方国家也要搞制造业,现在新的技术我们招商引资不一定能引得来,他们不会让你做高端的东西,就是只让你在低端做事情,即使总部经济在这儿的话,核心的东西也不会给你做。而现在要解决就业压力问题,他们也要发展制造业,要把所有原来从中国进口的东西,既使不是高端的产品也要转移到本国去生产。所以,使用新型技术进行两化深度融合的问题还得靠我们自己。
2、新的技术革命,泛在化是一个最核心的共性特征。 目前关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特征问题,尚未定论还在探讨之中。其实这个泛在化特征的概念来源是这样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在硅谷的一个研究院有一个非常有远见的美国人,就开始研究嵌入芯片、嵌入式传感器以及嵌入式软件,虽然那时候他所研究的东西跟我们现在的研究还不是处在一个层次上,但他早在1982年就预见性地说到:信息技术的方向就是走向泛在化,泛在技术、泛在网络、泛在运用,它将会无所不在,真正能够融合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去,成为人们工作生活里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当时的人们最后都发现,与这个技术的存在不存在都无关紧要。
泛在化概念,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呢?一般我们讲泛在化就讲嵌入式软件、嵌入式装置和技术这个概念,但是现在我认为泛在化,在互联网普及之后,有三个维度的泛在:
(1)空间泛在。这个空间维度泛在就是以互联网为代表。
(2)主体泛在。就是互联网的节点,不仅仅是人,还有物。到物联网上,被智能化的物,IP化以后成为一个节点,这就是主体泛在的概念,即物联网管理的概念。而现在讲的M2M上还没有实现这一点。目前M2M在移动通讯网上实现的是机器和机器之间的对话,这一点还不能完全是物联网,真正的主体泛在一定要做到这点。
(3)时间泛在。就是说互联网上信息的发布,即时性大大增强。不管是人、物体,还是环境,发出来的这个信息,能够在网上发布的时候,及时在有需要的地方获取,或者在网上获取信息的需求方,能够及时获得他需要的信息,而不是所有的信息。这一点也是及时网络需要发展的。
目前,我们关心的不是这些数据的数量或者变化,而是它能够带来什么价值。它是有利用价值的,能够有使用目标的,这点非常重要。就像政务、交通、医疗和教育这四个云就很重要,当然了,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这样。量差从T级到P级,这里面数据的储存、数据的处理、数据的管理、以及数据的分析,在这四个领域里,在技术上现在是行得通的,但还不是完全准确,所以对大数据的应用,也要有一个成熟度演进的过程。目前一些数据库的挖掘,怎么对原来数据库里面的一些数据充分利用,也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关键是要发挥数据的效果以及它的价值。对于半结构化的诊断性分析,可能下一步要做的工作是应用和风险处理。对风险的分析处理可分为:是描述性的、诊断性的、预测性的和操作性的四大类。
3、用新技术来推动两化发展的新思路。
(1)要推动目前全速的云多变和云架构服务,比如存储的服务。
(2)要打造平台性企业。所有的企业,现在做的所有东西,要把它变成一个平台,作为一个架构网络,使企业把所有的社会资源移植到这个平台上来,不局限于从单向做起,然后把它综合做大,整合起来,再考虑怎么做供应链等应用;我认为不一定是一个套路,现在可以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去摸索出一条打造平台性企业的新路子。
(3)要规划好智慧性的工厂,智慧性的车间,智慧性的企业。同时,要开展O2O(Online To Offline),就是线上线下融合的电子商务。
(4)要挖掘大数据。包括现在已经掌握的(可以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大数据),为预测、决策提供科学的智能化服务。
(高新民,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务院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本文是2013年5月16日 在广州“2013年机械工业两化融合推进大会”上,他针对“两化深度融合在工业转型升级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做的精彩讲演摘编,以供大家开拓两化深度融合视野,深化认识和理解所参阅。)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