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虚假繁荣,高收益不可持续已成业界公开的秘密。如果说这一趋势,今年年初还有些扑朔迷离,那么到了五月份,势态已然明朗,到了现在,可以说没什么悬念了!统计数据显示,3月25日,余额宝收益跌破5.5%;5月11日跌破5%;6月23日跌破4.5%;7月8跌破4.2%。相信不久,就会跌破4%!
事实上,出现这种局面,并不意外。余额宝一出生,便以一个规则破坏者和行业巅覆者的姿态出现,并凭借阿里集团强势的品牌影响力和海量用户基础,以高收益、低门槛为噱头迅速抢占市场,短短数月,规模就破千亿。然而,余额宝存在先天缺陷,而这也注定了它的高收益不可持续。
货币基金本质决定余额宝高收益不可持续
余额宝的背后是天弘基金,根据其业务特点和资金流向判断,余额宝从本质上看属于货币基金。而货币基金背后是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协议存款”,也就是说,余额宝的收入来源是协议存款银行。说得直白一点,余客宝是将从散户收上来的钱打包借给了银行,银行支付余额宝一定的利息(这个利息要比用户散存高很多),余额宝再将从银行收来的利息分发给散户作为收益,自己也从中赚取一部分。
然而,协议存款是在市场资金流动性不充分情况下,银行为了增加资金储备的短期行为,属于表外业务!如非迫不得以,银行不愿为协议存款埋单。并且,余额宝已经动了银行的奶酪。刚开始时,余额宝来得太快,银行没纳过闷来,还会与之合作,但用不了多久,银行就会想明白其中的猫腻,联合反击也是必然。事实也是如此,先有四大国行跳出来,高调宣布不接受余额宝协议存款,后有部分商业银行陆续跟进。当然,不排除一些银行为了短期利益,继续与阿里紧密合作。但未来的大趋势是,余额宝的协议存款越来越难,甚至找不到接盘者,而从银行拿到的协议存款收益也会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余客宝收益率持续下跌是必然。
另外,天弘基金的畸形收入结构,也让余额宝的未来更加不确定。余额宝和天弘基金是共同体,如果天弘基金出问题,余额宝便不可能全身而退。从公开的数据可以看到,余额宝的后台天弘基金的收入结构极不合理,超过80%,近90%的收入来自协议存款。而畸形的收入结构,大大降低了天弘基金的抗风险能力,这为天弘基金埋下了巨大隐患。
协议存款是银行的表外业务,具有不确定性和短期性。当市场资金流动性充分的情况下,银行就会降低协议存款利率,或直接拒绝接收协议存款。因此,天弘基金的经营风险非常大。正常情况下,协议存款收入占到基金公司收入40%左右较为合理,天弘基金如此高的比例在业界并不多见。出现这样的结构与其知识结构有关,与阿里联姻后的高速增长,天弘基金有所准备,但显然不够充分,因此对于未来怎么玩,和谁一起玩都没有想好。如果不能找到更加合理的盈收模式,钱越多,资金流动风险越高,天弘基金的危机就越大,储户的回报就越难保证。在这个行业,倒闭可能就是分分钟的事,天弘基金现在的压力与危机比我们想想中要大得多。
从理财到支付,余额宝开启新玩法
随着收益率的持续下降,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和媒体人士对余额宝的未来表示担忧。余额宝自己也加快了产品创新与新模式试水的脚步。这不,“高收益骗局”刚刚被识破,余额宝又整出了一系列新花样,希望重新定义余额宝。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余额宝核心不是理财,而是支付!
为了改变人们对余额宝的固有认识,余额宝近来可谓做足了工作。先是推出“招财宝”理财平台,通过覆盖票据贷款、保本基金、保险等收益更高、期限更长的理财产品,将余额宝理财产品周期“拉长”.此举意在有意识培养平台用户长周期理财习惯。
随后,联合运营商推出“0元购机”活动。参与活动的用户只要授权冻结余额宝中的一定资金,就可以免费申购相应的手机,冻结的资金及其收益仍然归用户。此举旨在让用户模糊理财和消费的界限,让其感觉消费即理财,理财即消费。
接下来,余额宝将逐步试水大额的、期限更长的理财支付产品,比如旅游、汽车,甚至房产等。并以高收益、低风险、0元消费等噱头诱惑用户将大额资金存入余额宝。此举是余额宝新玩法的最关键一步,意在转变人们对余额宝的固有印象,让用户心甘情愿地将大额资金导入余额宝,并用之消费。
余额宝不愧为“宝宝”们的带头大哥,在宝类基金发展遭遇瓶颈、收益率下降、规模增长乏力、步履维艰之时,提出由理财向支付转型的新思路,的确让市场为之一振,原本声势渐微的宝类基金似乎又找到了新的兴奋点。
新玩法能否拯救余额宝?
上周,余额宝自曝称“新消费场景的开辟,将成为余额宝下一阶段产品创新的重头戏”,正式向市场释放余额宝未来走向的信号。消息放出后,各大媒体纷纷跟进报道,“新玩法”也被迅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那么,余额宝的新玩法能拯救收益率持续下跌的宝类基金吗?暂且不下定论,先试着拆解一下所谓的“新玩法”。
余额宝“新玩法”的核心是以冻结余额宝资金替换现金支付,以此为基础衍生出预订类、分期付款类、赊购类、0元购类等消费场景。冻结余额宝资金后,用户继续享受冻结资金的收益。在交易完成前,如果用户改变主意可以随时取消冻结,结束交易。采用冻结余额宝进行支付的模式,对于用户来说,交易决策更灵活、周期更长,同时购物资金的理财收益不受损。对于余额宝来说,可以将冻结的资金融入其金融服务平台,通过相应服务(小额贷款)为其盈利。对于产品方来说,可以增加一个销售渠道,借余额宝流量增加销量。
事实上,这种模式并不新鲜。本质上看,这种模式叫赊销,即信用销售!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初步形成。看似三赢的局面,实际上也存在一定风险。
具体说来,赊销是以信用为基础的销售,卖方与买方签订购货协议后,卖方让买方取走货物,而买方按照协议在规定日期付款或分期付款形式付清货款的过程。赊销使商品的让渡和商品价值的实现在时间上分离开来,使货币由流通手段转变为支付手段(见货币的职能)。它实质上是提供信用的一种形式。赊销商品使卖者成为债权人,买者成为债务人,这种债务关系是在商品买卖过程中产生的。
赊销存一定风险,而风险主要来自信用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在余额宝“新玩法”中,余额宝为产品销售做信用背书,用户在未支付现金的情况下拿到产品。不过,羊毛出在毛身上,产品方未拿到钱不会出产品,因此,余额宝需要先垫付货款。也可能是一部分订金,交易完成后,即资金冻结期结束后,再结全货款。那么,在资金冻结期内,余额宝必须用冻结资金挣足给用户的收益优惠,否则将会亏损。以“0元购”为例,资金冻结期过后,就相当于余额宝将产品等值的现金返给用户,还要承担这些冻结资金在冻结期产生的收益。前者可以从合作商家的套餐中抽取,后者则还得依靠余额宝自身的创收能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新玩法”没有从本质上改变余额宝的尴尬地位,其风险本质上还是阿里金融服务的风险!
既然风险没有降低,又是老把戏,拯救余额宝,乃至所有宝类基金也就无从谈起。“新玩法”可能仅是余额宝在大势下行的背景下,为了减速败局,给自己打的一针强心剂。故伎重演,再次通过制造虚假繁荣,搏人眼球,骗取信任,增加存款!顺便维护支付宝在第三方网络支付领域的的主宰地位!
第三方网络支付的根基或被动摇
余额宝等“宝宝”类基金在市场中趋于平淡,这也是不争的事实,面对发展瓶颈,“宝宝”类基金亟需充分利用既有客户资源,拓展多样化的理财需求和各种金融理财服务的“新玩法”,通过创新搏一个未来出路。此次余额宝“新玩法”发力新消费场景,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妨认为这是一次以互联网金融名义“绑架”网络消费的尝试,即互联网理财只是一个幌子,最终还是凭借第三方支付能力、海量用户和平台信誉来为商家分销产品,玩的更多的还是电子商务。
阿里之所以这么做,背后是有深层次原因的,即竭尽所能“绑定”用户和商家,让支付宝的第三方支付地位牢不可破。近段时间来,市场先后传出银联和中国邮政储蓄进军在线支付的消息,表明了银行系正在向互联网系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发起冲击,收回支付这一理应属于金融机构的控制权。随着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化程度的持续增加,银行电子支付系统,会逐步具备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的所有功能,也会陆续推出类似余额宝类的理财产品。这样一来,其它第三方支付在市场中的作用和优势将不断被弱化,最后变得无关紧要。
因此,如果把余额宝的“新玩法”与第三方支付地位结合起来看,一切都显得合理起来。不过,余额宝“新玩法”仅是外围创新,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宝宝”类理财产品面临的困境。原因上面已经论述,精炼总结如下:
1、余额宝的核心盈利模式没有改变。“新玩法”可以促进部分存款增加,但拿到钱后,还是靠原有的金融服务模式赚钱。不能改变余额宝收益率持续下降的问题。
2、余额宝的盈利风险没有改变。“新玩法”不涉及风控模型,未改变天弘基金盈利结构。余额宝的风险结构没有改变。
3、持续性存疑。羊毛出在毛身上,在盈利模式、风险大小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这种模式的盈利能力非常有限。这种,近乎补贴的形式,做得越大,风险越高,可持续性差。
余额宝高收益“骗局”刚刚被识破,余额宝又上马了新玩法:以冻结余额宝资金替换现金支付。同样以高收益作为噱头。但这种模式持续性仍然存在巨大不确定性。所谓的“新玩法”很可能又是余额一手策划的短期高收益“骗局”,背后真正的动机可能是减速余额宝败局,同时维护其支付宝在第三方网络支付领域的的主宰地位。在宝类基金市场影响力持续下滑,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化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余额宝制造虚假繁荣,自打强心剂难挽危局,只会加速泡沫破灭!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