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读社长凭借自己的实践经验与对行业的理解,浅谈了P2P网贷与众筹模式的一些问题与风险规避,与大家一起分享!
这个话题应该从中国的两大“钱庄”说起,第一大是温州,因为钱没法释放,形成了炒房团,第二大是潮商。P2P最早出现是印度的一家公司,印度有很多农村,很穷,而现在看到的宝莱坞,微软的外包,属于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是他们的农业很差,贫富差距很大。这时出现了一家公司,成立了一家小贷银行,根据上一年的收成贷款,没有银行那么严格,但却做得特别好,坏账率比银行低很多。于是,美国人将这个模复制到网上。
我开始研究拍拍贷时,发现P2P和这个案例是一样的,只是用了网络的方式。我本身是学电子技术的,当时胆子比较小,越研究越觉得水太深。我先从技术架构开始研究,包括它的信用体制,评价机制,借款,坏账率等。我在想中国的坏账率如何限制,那时候信用卡还没有普及,之后去研究这个平台的活跃度,发现很多人是借公司缺钱,以个人的名义去贷款,还没有演变成现在的你我贷,纯粹的C2C模式,就像淘宝。我觉着这个事情水太深自己做不了,于是我就卖我的百货去了,后来去东方家园卖家具建材,开始搞O2O。
我在10年就跟着李开复,李开复讲他的O2O,虚拟类,我讲我的O2O,实物类。虚拟类的O2O,餐饮,必须到线下消费,是服务型的O2O。实物类的O2O,家具品类是最有可能实现的,当时东方家园,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百安居四足鼎立,后来百安居开始关店,东方家园开始搞多元化扩张,资金链断裂,倒闭了。在这个过程中,百度注资了上海的齐家网,没给多少钱,但是给了很多流量。那时候我想做O2O的平台,发现钱不够,做平台还是要慎重。
其实在这之前百读社于11年7月份就成立了,我最早抢注了这个域名。最早,百读社是我的博客,我写了很多行业总结的文章,后来发现这些总结到现在都没有什么过失。我自己儿时有个梦想,是开个书吧,但我不能自己开啊,自己开不符合互联网的精神。那时有几个咖啡厅比较火,3W、车库、贝塔(在杭州)。那时候我的做法就是众筹,第一期发50万,自己出了5万,剩下45万是用微博征集,一个星期不到45万便齐了,之后一堆人跟着给钱,我就有点怕了,只是想试一下而已,没想到这么夸张。
我发现众筹有两个问题是需要去想的,一是法律意识,算上我当时24个股东,而法律要求是最多20个;二是个人融资不能超过20万,企业不超100万,不能有盈利承诺。在线下书吧第五个月时,盈亏平衡了,后来担心出事情,就与股东商量暂停了线下,继续坚守线上。
那时候的众筹就是这样的,当时没有什么概念,只是觉得好玩。其实互联网里很多东西就是好玩,于是很多草根出现了。这里有两点风险提示,一是尽管我们这种模式依然还在,但是没那么好玩了,众筹开始演变,演变出预售模式,譬如众筹写本书,实际上是预售,只不过用众筹的概念来预售产品。从互联网来看,金融线,色情线,政治线是中国的三条红线,做这三条红线前要想清楚。众筹要控制人数和金额(法律上是有的)。预测接下来我党就要出手了,我党对金融出手一直比较快,互联网有个特点,叫秋后算账,代购在我们看来是没有问题的,但实际上那个空姐被判了11年。这就是众筹我给大家提示的风险。
P2P有几个发展方向,一是线上P2P的模式,未来P2P中的C2C模式要转型,可能跟淘宝有点像,不转型会有很大风险的,要么与银行的信用卡用户合作,与他们对接,要么转向企业的一方。我做P2P的朋友说了一个词叫C2P(企业到个人),这种模式是比较多的,企业有融资需求,担保公司做的平台来担保,凭借这个体量与市场规模,担保公司其实可以转型做这个事的。
做互联网,一定要考虑市场规模。互联网,特别是电商的发展方式,有个词叫长尾理论,实际上是会害死很多中小创业者的,因为服务不了长尾。更靠谱的理论叫单点突破,就是你找准一个点去做事情来突破,但是之后一定要走扩的部分。举凡客的例子,一个扩的部分是向上扩,垂直扩:之前是做低端衬衫,后来向中高端扩。这个成功案例目前来看也就属天猫,从低端向高端扩。另一个是横向扩,即扩品类,这思维可以运用到任何领域的,举百读社现在做的活动平台,现在的定义是电商的讲座活动和培训,当用户规模上升之后有两条线可以扩,一是向高端扩,因为议价变高了,用户也就高大上了。二是纵向扩,扩展为心理咨询,职业规划等等这样的活动。
我们会发现这种思路可以应用到任何地方,如果你一开始就这么做,就会有问题。举一个反面案例——初刻,许晓辉是做市场的,市场人员思维比较发散跳跃,他一开始就做鞋子,裤子甚至书,一开始就纵向扩,但实际上整个供应链条管理难度变得很大,资金需求很高,风险也就很大。我当时就跟他聊时说,其实如果只做一个女裙,这个事情就好办了。做扎实用户规模,这是线上零售和线下零售的一个不同,因为东西太多了。假设你进一家店,里面都是枣,线上很容易,线下难度还蛮大的,可能进去里面都是干果,这还比较靠谱。
互联网有个理论叫博傻理论,就是很聪明的人,资历很深,年纪也大一点,在线下很厉害,但几个亿身家,到线上去立马傻掉,这件事让我们很奇怪,为什么?我后来研究发现是因为有技术恐惧症,莫名觉着这件事情很高深,瞬间认知能力下降,受骗程度上升。所以最近温州被抓的那个人,自己虚构了1000多份企业的合同,在网上贷款,很多身家过亿的人拿几百万去这个网站,事出后他的网站个人账户收了3个亿,自己花了1.3亿。为什么这些人会在网上被骗,这个事情特别值得研究。一是技术恐惧症,另外一个就是线上有意拉背书,背书其实在线上来说是无意行为,譬如我在新浪发了一篇新闻,这篇新闻上了百度新闻首页,之后网站截屏说我们做了很多报道。另外大多数人不知道线上如何查这个网站到底好不好(其实跟线下手段是一样的),但是他认为应该不一样。我自己被骗过,我买一个网站花了9000块钱,后来发现这个人总共做了3个类似的网站,骗了一个79年,一个78年,还有一个77年的,骗我的人却才17岁(按时间算为89年)。我当时觉得好奇怪,确实也存在平台规则变化的原因。这个小孩很清楚,为什么要卖这个站,我们知道那个站一天流量四五万。我们三个人都是这样的心理,那个小孩也很清楚,用这样的技术做这个站百度很快就会把它封掉,所以他在封之前卖给我们3个人。大家自己应该不会做P2P平台,但是可能会通过P2P的平台增值保值,风险首先是看他的背景,创始人的模式还有做更多的背书,这个背书是不是真实的背书。
P2P演变到第二个阶段就是B2P,我现在遇到的第一种是担保公司,另外一个是线下的小额贷款公司,像平安、你我贷。还有就是纯互联网公司(跨界的),如有利网,积木盒子,他们和众多的担保公司合作。这些公司自己来做,有技术也有人才,但对这个行业不是很懂,所以对风险控制的意识比较弱,但他们的融资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比较强。也有风投开始介入的,风投介入的好处,一是做到新人辈出,二是有资金支持,三是促进这个行业的规范。但实际上风投也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规模,但是一旦讲究规模了,后面的这些问题就不可避免,所以风投搞倒的平台还是很多的,这是第二个P2P存在的模式还有风险。
第三个是O2O的模式,我认为这种未来会成为主流,像典当行,P2P让他们扩张的很快,另外,线上去做,线下开店是个很好的事情,但想获得精准的数据是很难的。但是线上不一样,是实实在在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往下落,根据访问量,想扩大规模的时候就落地。我现在所有做法,和O2O是一样的,为什么想要落地,因为我发展到一定基础了。其实O2O最大的魅力就是这里,线上让你有个基础,于是让你线下的风险降得很低。线下做的不是获取用户,而是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和服务体验,加强新的闭环,然后再从线上获取更多用户,这就是O2O里面的流量闭环。
所以这种O2O模式会成为主流,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因为信任背书太重要。P2P也如此,这个行业不用O2O没法做,或是规模有限,包括阿里为什么要落地,腾讯的银行为什么要去申请。有互联网的思维,用互联网的工具调节市场,这个杠杆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电话:0371-67970699
邮件:zzipa0371@163.com